10月18日,“投石?——郦文龙汉字艺术展”于杭州逅艺艺术中心开幕,展出郦文龙40余幅书法作品。郦文龙学古又不泥古,字融于画,画中有书,书中有色,既传承了古汉字的象形之美,又融合了表现主义的情绪张力。 作为书家,郦文龙可谓跨界之才。他早年毕业于工艺美术专业,不仅学习装饰、图案,且对版画、油画、山水画等均有所涉略。1983年入浙江人民出版社,后任美编室主任,期间在浙江美院进修,入中国画系人物班。如今,每当回忆起那段经历,他都会打开话匣:“那个时候的学习氛围很好,老师都很认真,刘国辉、尉晓榕、冯远等老师都教过我们。我们在课堂上会有激烈的讨论。那是最好的时代。”而对他来说,那些年所经历的美好时光,所积累的艺术基础,所结识的名师益友,无一不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在出版社待了三十年,做过装帧设计,同时又开画廊开了二十年。”郦文龙多年的工作生涯,带来的不仅是艺术的积累,亦是结交名家的契机。这其中,便包括了其恩师王蘧常。 “当时,一看到他写的章草,我就觉得非常震撼,是我从未见过的。我就想,一定要去拜访他,于是请了陈从周先生搭桥。”从此,他得以接受恩师的耳提面命。先生点拨,言简意赅,语破天机,指授《说文》《急就》《张迁》三册,又教以书法之技巧,授以心得,而有所传承。王老之章草,以文字学之方法,而使之复兴。郦文龙师承王老,潜心研究古文字,为其书法夯实了基础。 在书法上,一方面,郦文龙强调传承。“古文字很重要。书法是有讲究的,我们几千年来的积累,对线条这些都是有要求,有规则的。”他以王蘧常之亲授,从章草入道,笔追先秦,不局限于汉魏六朝碑帖,而对秦篆诏版、汉隶金文,乃至春秋简牍、甲骨契刻亦颇有研究,将之融会贯通,强调字字有出处,笔笔有依据,而不臆造。“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很多精华,这些都是不能损失掉的。如果我们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就要拿出我们本位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吃透那些碑学、帖学,甚至上古的那些简牍,那些甲骨文、金文,都要加以厘清。” 另一方面,他又积极创新,学古绝不拘泥于古。“学习艺术也好,著书立说也好,要走前人未走过的道路。”其融会贯通,置于个人之框架,既表现钻研文字之成果,亦反映多种艺术的功底。其书法,笔法和刀法结合,而有金石之味。又融合其绘画功底,以美术的视觉和构成方式,以画入书,反常道而行,而颇具特色。有阵阵之势、仗仗之雄、堂堂之气、新新之变,人谓之“古山笔阵”。 郦文龙对艺术的爱,不仅限于书法创作,亦在乎他对收藏的痴迷。长年累月的不懈追求,使他积累了一番洞天。就藏品种类而言,有名家之书法,亦有国画、油画与版画,涵盖许多领域、诸多流派。他也最看重藏品艺术价值,以及凝结在书画、器物上的历史记忆。 作为艺术家,郦文龙生活于如此丰富的天地,便自然受其熏陶。书法自不必说,国画、油画、版画,无不对其有所影响。“比方说油画,它对我作品中的色彩有很大影响。”他从这些藏品中吸取养分,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 “走出自己的道路”,是郦文龙书法的追求。这条路,承接前人,而又经他个人不断探索,不断开拓、延伸。投石,旨在问路。至于这条路的未来,他说:“我现在还是停留在篆书的变异上。所以我想,以后重点对战国简、楚文字有所研究,这可能是我未来的突破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