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国内首个农历主题乡村博物馆——杭州农历博物馆在百丈镇溪口村开馆,这是余杭继今年5月开启传梭博物馆后,打造的又一家主题独特的乡村博物馆。
星移斗转的自然规律、一年四季的耕耘息作、十二月时令的循环更迭、二十四节气的物候变化……该馆以形式多样的展陈方式,在2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以当代视角呈现农历的历法经纬、节气物候、吉祥节庆、美学通感、文创体验等多元主题,为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时令规律打造可观可感的传统文化展示空间。 说起农历,很多人立刻会想到阴历。其实,这是对农历的误解。农历是融合阴历、阳历而形成的,它既是古老的时间技术,也是华夏文明的文化信仰与民族情感的精神坐标。 走进位于百丈的杭州农历博物馆,星辰斗数的运转、十二月时令的更迭、二十四节气的变幻在2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徐徐展开。从代表四季轮回的瓷器,到蕴含节气更替的典藏,无一不体现着农历历法中的时间变化之美、古代先人叹为观止的智慧。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中国人在农历的安排下进行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也在农历的指导下度过一生的光阴。 可以说,农历是认知天地的自然观,也是季节物候的时间观,更是农业生产的科学观;是历史发展的文明观,更是中华民族的生命观、世界观、宇宙观。 农历是具象的,它如一本浩瀚的书,从虫鸟花草到日月星辰,蕴含大千世界;农历是幻化,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琴瑟的轻吟、云水的壮怀、青绿的盎然、天地的博大……于是,我们听见了春雨的颜色,闻到了夏花的芸香,触摸了秋苇的摇曳,静观了冬雪的潇洒。从农历的空灵中,我们捕捉到幽契而深刻的文化符号,领略出细致又宏达的精神世界。 农历反映出中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的理解,流露出劳动人民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春夏秋冬年复年,寒来暑往月复月。季节在轮回,我们何尝不是在天地万物的轮回中呢? 农历是什么?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天文说:农历是“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农业说:农历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物候说:农历是“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气象说:农历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诗人说:农历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学者说:农历是“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民俗说:农历是“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旅行者说:农历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小朋友说:农历是“我有两个生日”。 …… 中国农历,以自然与人文为经纬,编织了丰厚的自然科学与人文思想体系。或许,也正是因为农历,我们在多元的现代文化冲击面前,依然能够拥有自信、从容、豁达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力量,保持对天地自然的虔诚和敬畏,保有田园诗意的理想情结。 农历不仅是农历,更是整部中华史。“我想通过这样的博物馆,引导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科学、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杭州农历博物馆馆长张放教授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