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展览
+今日生活首页
 
 
拉着行李箱看文物展 这份体验独属杭州
2023-03-03 14:48:17 杭州网

从李家塘遗址文物展纵观“西站两千年”


李家塘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当时针指向2022年9月,杭城西部一座新地标拔地而起,西站枢纽为杭州城西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这样高光时刻的背后,我们追本溯源。

日前,“在西站”党群服务中心启用,“西站两千年”之李家塘遗址文物展也在这里正式开展。市园林文物局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家塘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杨金东,带着记者,一圈又一圈地看文物,看展览。一片瓷,一块瓦,一口井,一座窑,一条河……岁月的拼图次第显现,这段两千年前的昔日繁华盛景被唤醒。

专访李家塘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杨金东

记者:为什么是“西站两千年”?两千年前,这里也有车站?

杨金东:这次发掘任务的起因是为了配合西站枢纽区域建设。2019年10月发掘工作正式开始,铲铲、挖挖、找找近一年,发现早在战国中期,2400年前就有人“相中”了这块宝地。遗址中发现了从六朝到唐代的遗迹,出土了不少“宝贝”。

记者:为什么是李家塘?它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杨金东:有史书记载的、被记录的、有墓志可考的,大多为王公贵族、达官贵人。但与这些贵人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还有更多成千上万的平民老百姓,他们也曾在历史的时空中出生、成长、繁衍、劳作、死去,大地上留下了他们生活的痕迹。同样在李家塘,就有这么一群人,在这个古村落中生活,留下了属于他们的气息。

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我们在印证历史、发现更多历史文明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将古代普通百姓生活展示出来。我们会好奇,一位普通百姓,在那个时代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会用什么样的餐具吃饭?喝茶、饮酒的器皿为何图案和花纹会有不同?普通人的生活课题对考古人来说显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记者:为什么选在杭州西站办文物展?

杨金东:首先,杭州西站位于城西科创大走廊腹地云城,这里将是杭州第三城市中心,西站的建设又实现了杭州在“站城融合”上的一次创新性实践。选择在西站,是因为这里有一流的展示环境、日益稳定的客流以及大量因生活工作汇聚在云城的高精尖人才,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杭州考古、感受到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次,李家塘遗址点与杭州西站仅一路之隔。这个古村落的“邻居”来头都不小,一面是杭州西站,一面是聚集了无数年轻人的梦想小镇,就近展示或许可以让大家更有历史代入感。

还有一点,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考古工作。近些年来,市园文局、市考古所在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们在努力做好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桥梁,也在努力创新,用心讲好每一个杭州故事。

记者:“西站两千年”李家塘遗址文物展有何看点?

杨金东:我们可以跟着遗迹图,看这个在战国早中期慢慢成形,又在中唐达到鼎盛,最后突然消失于宋的古村落。

想象一下,两千多年前便有先人居住在此,到了鼎盛时期又是怎样的盛况?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小村落突然消失?还可以跟着展厅里的文物做一个简单的思考——就拿出土的胡旋舞纹执壶来说,它是怎么来到这个村子里的?肯定不会从长沙直接卖进村,起码是先运到余杭县对不对?那么村民是怎么进城买的?是走水路吗,乘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船?还有德清窑题有“陈寿”款的青釉碗,这个“陈寿”是谁?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南宋时的翰林学士陈寿,还是明朝的兵部侍郎陈寿?这个“陈寿”是来过余杭,还是曾在余杭生活过?或这个“陈寿”就仅为烧制工匠的姓名,这个姓名题款仅是方便窑主计件算工钱?相信市民游客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两千年的余杭县、三千年的小古城、五千年的良渚古城,沿苕溪至运河抵钱塘,杭州城市发展脉络和变迁清晰可见。大地犹如尘封的书卷,等待考古人用手铲轻轻地翻开——或凝重,或惊喜,或感慨,或满足?在“西站两千年”李家塘遗址文物展上,或许能带给大家更多全新的认识。市民朋友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杭州西站枢纽”和“在西站”预约观展。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沈莺 余人 记者 熊艳 文/摄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