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介士——中国湿地博物馆馆藏蟹类标本展
展期:3月23日至5月21日,免费观展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402号中国湿地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你喜欢吃螃蟹吗?对螃蟹有多少了解? 在中国湿地博物馆里,一场关于螃蟹的科普主题展刚刚亮相,共展出标本413件。经过一条模拟海底通道,带你沉浸式走近这些横行霸道的家伙。 展厅入口处,先写了一串螃蟹的别称:“横行介士”“无肠公子”“郭索”“夹舌虫”“博带”。每个“外号”均有出处。 比如“无肠公子”,是出自葛洪的《抱朴子》:“山中辰日称无肠公子者,蟹也。”横行介士则是记载于《蟹谱》:“出师下寨之际,忽见蟹,则当呼为横行介士,权以安众。”“郭索”是一种声音,西汉思想家扬雄在《太玄·锐》里提及,螃蟹多足爬行的时候发出的声响就是“郭索郭索”。 走进核心展厅,主要分为认识蟹类、蟹类大家族、蟹与人类的关系三大板块。蟹类是甲壳纲十足目中最高等的一类,其种类丰富,形态各异,极具观赏性。 现在,就来一起了解一些与螃蟹有关的知识。 为什么叫“蟹”? 关于“蟹”的得名有很多种说法,比较可信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说吃蟹的时候,要解,要剥,由此得名。还有一种说法,称“蟹”是从它蜕皮解壳的生长特点的角度来考虑的。 蟹是一生解壳不止的动物,从蚤状幼体到大眼幼体,到小蟹,直至死亡都在蜕皮解壳,最终因无力解壳而死。“蟹”在古籍中有“蟹”“蠏”等写法,在古人的认识里,蟹可属水虫,又可属鱼,所以有时用“虫”旁,有时用“鱼”旁。 从先秦开始,直到魏晋南北朝,蟹一直只叫蟹。后来,因为它的旁爬横行,因此加一个“螃”字称为“螃蟹”,贴切又形象。 “大闸蟹”是怎么来的? 大闸蟹,杭州人一般叫它“湖蟹”,其实官方学名叫中华绒螯蟹。 大闸蟹的名字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由“煠(zhá)蟹”演变而来。“煠”,原义是把食物放在水里煮或油锅里炸,后来放在油里称炸,放在水里称煠,大概因为“煠”字生僻,便写成了“闸”。卖蟹人为了推销,夸称自己所卖的是大蟹、好蟹,就称之为“大闸蟹”。另一种说法认为,因捕蟹工具而得名。捕蟹的人夜间布设竹闸,竹闸上放置灯火,蟹见到火光后即爬上竹闸而被捕获,所以叫大闸蟹。 口吐白沫的蟹更好吃? 平时我们看到的大闸蟹经常口吐白沫,有经验的人买蟹时还会专挑这种吐沫多的。 蟹是用鳃呼吸的,在水中时水流不断进入鳃部进行气体交换。当它离开水后,因紧张而努力呼吸,吸入的空气和鳃中剩余水分混合在一起,因叠生的鳃叶与空气的接触面较大,呼吸时就形成了许多泡沫,放入水中就恢复正常不吐沫了。 如果把蟹抓在手中,它会更紧张,有时甚至连黑色胃液也吐出来。“口吐白沫”越多的蟹,表明它呼吸活动越强烈,也是健康有活力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