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衣冠服饰是华夏文明的具象载体,也是礼乐文明的物化传承。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里,一场“孔府旧藏礼乐服饰文物特展”正在进行。展览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将持续至5月26日结束。
很多人都知道,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衣冠礼器蕴藏深厚的中华礼乐文化,其中孔府旧藏礼乐服饰更是极具代表性和历史价值。 孔子博物馆是祭孔礼器服饰收藏的翘楚,拥有先秦至民国祭器千余件,明清衍圣公家族服饰数千件。孔子博物馆典藏部主任褚红轩介绍,这次展览共展出孔府旧藏历代祭孔礼乐器、明清民国衍圣公府传世衣冠近百件,其中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5件。其中,首次从山东来到浙江展出的明成化夔龙纹大方鼎备受关注,它铸造地在浙江嘉善,500年后又回到浙江。 去展厅看看孔子长什么样 这次展览,有一幅明代的《孔子燕居像》(孔子博物馆藏),很多中小学课本里的孔子像就来源于此图。 燕居指的是一种闲适在家的状态。《论语·述而》篇中有记载“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意思是孔子平常闲适在家的时候衣冠平整,容貌舒展,神态安详。 画中的孔子头着蓝色巾帻,身穿蓝领大袖袍,内着白色中单。大耳露轮,眉须舒展,目光微微垂视,双手合抱于袖内,外露一拇指,描绘了孔子燕居时文质彬彬的形象。 明代的彩绘《圣迹图》册页也在这次展览中亮相。孔子的一生经历不凡,幼年丧父家境贫困,少年立志向学,中年出仕从政、周游列国,晚年归鲁兴学,删注六经。后人将孔子一生的行迹编为《圣迹图》,广为流传。 夔龙纹大方鼎又回到浙江 作为整个展览中最重磅的一件文物,明成化夔龙纹大方鼎备受关注。 夔龙纹大方鼎原陈设于阙里孔庙大成殿前,用于焚香祭祀,是重要的祭孔礼器,此鼎通高74厘米,是孔府旧藏祭孔用鼎中最大的一件,铸造于明成化年间。 整个明朝对孔子非常推崇,尤其是成化一朝,将释奠礼由中祀升格为大祀,祭孔规格超越此前历代。成化十九年(1483年),明宪宗颁旨重修阙里孔庙,至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重修孔庙方完工,前后历时五年,大成殿由面阔七间改为九间。大方鼎铭文“明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吉日造”恰好对应此次皇家重修孔庙的时间。 有意思的是,这件大方鼎的铸造地,在浙江嘉善。“这件文物是离开了浙江这个铸造地500年后第一次回来,也是浙江与山东一次很重要的联系。”孔子博物馆典藏部主任褚红轩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