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时尚
+今日生活首页
 
 
“轻奢”“复古”“商务风”,标签成精准收割消费者的利器?
2022-08-31 10:30:21 杭州网

同一类型、同一尺寸、同一材质的餐盘,加上“网红爆款”“ins风”“牛排盘”等标签,标价就翻倍;同样是保温箱,“轻奢”“复古”“商务风”的产品总是卖得更贵……近日,不少消费者吐槽在购物过程中发现的商品标签猫腻。记者调查发现,用来帮助消费者细化商品分类的各类标签,成为商家变相抬价的新手段。(见8月29日《工人日报》)

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购物时,往往会通过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为匹配这种搜索逻辑,商家会为商品设置个性标签,进而实现精准营销。商品标签一定程度上是为“营销对路”而生,只是被有些商家玩坏了,将其当成了溢价筹码。

将商品标签当成变相抬价的手段,与备受诟病的大数据杀熟有些相似。大数据杀熟是商家对支付能力不同的消费者进行差异化定价的一种机制。同类产品换个标签价格就翻倍,本质上也是如此。那些搜索除了产品本身功能以外的诸如观感、体验等“形容词”“界定词”的消费者,往往更为重视产品的品质和外延意义,相对更舍得为此付费。而更注重实用性的“刚需”消费者,对商品价格比较敏感,搜索时往往不会叠加修饰性词汇。

客观而言,不同的商家,其进货渠道、用人成本等等是不同的,反映到终端销售价格上也会有所不同。此外,“同类、同款”并不意味着一模一样,有些东西表面看差不多,实际上原材料、做工可能大相径庭,产地、原材料价格、运输成本等等也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所有添加不同标签而设定不同价格的情况都是在变相抬价。

当然,如果确实是一模一样的产品,只因标签不同便价格相差数倍,则值得商榷和关注。这起码有违定价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交易原则。国家发改委在《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及相关解释中指出,所谓“价格欺诈”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通过标签抬价,一些吹得“天花乱坠”的标签还涉嫌虚假宣传,需要监管部门介入。

商品标签不能成精准收割消费者的利器。一方面,电商平台要加强对入驻商家的管理,不能只注重商家带来的流量和佣金,而罔顾责任。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类似套路应增强防范意识,注意货比三家、更换关键词,避免被商家的“美丽标签”所迷惑。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财经频道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