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职场
+今日生活首页
 
 
《大考》:由高考展开的生活画卷,洋溢着时代性
2022-10-20 10:55:03 杭州网

电视剧《大考》引发了广泛的观众共鸣。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高考是人生的第一道试卷,谁不是全力以赴?那么,在一个特殊时期,疫情袭来,洪水袭来,高考生面临着什么?这些又如何辐射到每一个考生家庭?

《大考》结构小巧,从一个小县城着眼,通过一个县城、两所中学、六个应届考生的备战高考过程,辐射到家庭、社会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折射出特殊时期的社会氛围和百姓的精神风貌,是近距离反映生活的一部作品。艺术越是贴近生活,对作品的真实性要求越高,好在《大考》的真实性很地道,没有矫饰,无须滤镜,原色调,原味道,散发出生活本身的魅力。

可以说,《大考》受到观众青睐,首先得益于作品所呈现的生活色调的本色真实,给人一种朴实感和亲和力,使人不知不觉置身其中,看剧中人物言行,投射出自己的生活经验。这真实性来自哪里?来自人间烟火气息、家庭亲情、人性的尊严和温馨,当然还有家庭里的矛盾冲突,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夫妻之间、爷孙之间。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亲人也不例外,就像老话说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对艺术创作而言,把难念的“经”念真了、念通了、念活了,就念成了艺术。

剧中几个考生家庭的故事为该剧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底色,也是该剧饶有意味的一个个侧面。

周博文的父亲常年沉浸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对家事不管不问,全家靠周母一人支撑。周博文长大了,看不下去了,与父亲发生了冲突,是他教育和帮助父亲回到正常人的轨道上。“父之过,子来教”,看起来不合常情,但符合生活逻辑,符合周家的特殊家情,周博文这个形象一下子就鲜明起来了,他让观众看到一代新人在成长。

自小跟奶奶生活的田雯雯,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很少回家。奶奶去世后,她独自一人守着老屋。她渴望父母的关怀,但疫情来临,回来过年的父母在隔离之中,近在咫尺,不能团聚,这令人遗憾,也使人坚强。

相反,吴家俊的母亲全职照顾孩子的生活、营养、学习,过度关照却对吴家俊形成了无形的限制和压力,尤其是在高考志愿上母子相左,陷入互不相让的困境。家长的过度关照,过犹不及,也会造成伤害。好在,母亲最终想开了,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家境贫寒的高铭宇来自农村,父母早亡,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他过于敏感而自尊,怕别人看不起他,不喝学校的免费牛奶,不接受别人的帮助,一心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过分要强和自尊,加上爷爷的病情令他焦虑,导致他言行的某种变形和偏激,幸亏王校长引导和帮助他走出了阴影。

再加上富家子弟潘小宣、教育局局长的女儿秦思瑶,这六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和价值目标。他们都走在迎接高考的路上,却境况各异。《大考》刻画了这种差异,通过考生延伸到家庭,也就延伸到社会,描画出一幅具体的、富有时代特征的生活画卷,这是该剧耐人寻味的一个看点。

当然,《大考》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疫情来袭时教育系统以及全社会的各种应对。如,应届生留校过年进行封闭管理,克服各种困难开设网课,等等。更重要的是,人们看到,在这特殊时期人与人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形成的一种共克时艰的团结友爱。田雯雯的邻居大妈对田雯雯家的照护,李老师对病中的田雯雯的关怀;高铭宇的爷爷高烧昏迷,村民们帮助送往医院;王校长与潘小宣同吃同住,形同父子,王校长的女儿王倩志愿去武汉支援抗疫;市民对被洪水所困的高考生的救助……这是特殊时期的一次高考,实际上也是对社会的一次大考。而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交出了答卷,师生情、同学情、亲情、友情、邻里情,存在于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之中,形成了一种共情——相互支持扶持,没有过不去的坎。这些普通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精神,是一种人间的善意和温暖。

少年强则国强。从该剧塑造的中学生群像来看,他们有主见,有理想,有上进心,有拼搏精神。其实,“大考”不仅仅是考他们的书本知识,更是考他们的品质、意志和人格。塑造新一代青年形象,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当今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责任。该剧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做出了新的尝试。

文艺,也面临着“大考”,要向时代交出合格的答卷,就要发时代新声,弘扬中国精神。《大考》有鲜明时代特色,循着高考生、普通家庭、社会由点及面的线索,展现了高考这个特殊时期被许多人重新思考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以及素昧平生者的关系。期待有更多的优秀作品绽放出新时代的色彩,为时代留下具有艺术特色的注解。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德祥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