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职场
+今日生活首页
 
 
留学申请,想跨专业怎么办?
2023-03-23 11:00:27 杭州网

日前,启德教育发布《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近七成中国学生在留学申请时有跨专业的想法。对学子来说,留学转专业的考量因素有哪些?如何顺利收获心仪专业的录取信?本报记者对话了几名中国学生和留学领域专业人士,听听他们怎么说。

修读相关课程

李艾琳是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不久前她拿到了出国读研的录取信,专业是金融学。李艾琳坦言,转专业主要出于就业考虑。“据我了解,金融、经济等商科专业学生在找工作时就业面更广。此外,毕业后我想去券商、基金公司等机构工作,读金融专业更契合我的职业规划。”

记者了解到,就业前景是中国学生选择专业的重要考量因素。《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的数据显示,在跨专业申请原因的统计中,约7成中国学生选择“更好就业”,其次分别为“跟随兴趣”“听取长辈建议”等。

“为了申请到新专业,我在大学期间选修了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李艾琳分享了自己的申请经验,“金融专业比较热门,选修相关课程后要力争取得好成绩,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我周围还有同学修读了第二学位,这在跨专业申请时也能体现出学科背景的优势。”

启德留学北京分公司英国项目经理毋萌介绍说:“以金融类专业为例,它包含较细分支如金融银行、金融风险、金融房地产等,这些分支专业对学生本科课程的匹配度更为看重,建议学生本科时选修相关课程或者辅修第二学位。此外,部分高校提供有先修课的项目,学生可以通过网课、暑校等方式补充新专业知识,完成过渡,这类项目对跨专业申请者较为友好。”

丰富个人履历

李艾琳说,实习经历对她的留学申请有许多帮助。“我曾在外资银行和咨询机构实习,工作内容都和金融相关。这些经历不仅使我了解了更多行业信息,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还能丰富我的个人简历信息,对意向院校展现我对跨专业做的充分准备,不是‘一时兴起’。”

“申请面试时,招生官对我的创业项目很感兴趣。”刘萌是英语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去年申请季中她收获了英国高校企业管理专业的录取信。刘萌说:“大学期间我曾在学校附近开过一家花店,这段创业经历让我对现金流把控、市场营销、招聘管理等都有了实践体会,也促使我想学习更多商业管理的理论知识。我在面试时向招生官阐述了项目经历和成长收获,当即收到对方的正面反馈,我认为与专业相关的独特经历在申请时能大大加分。”

对此,托普仕国际教育业务总监李开会解释说:“实习和项目经历能体现申请学生的软实力,学校通过此类经历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专业学习能力、对行业的理解等。以申请金融工程专业为例,如果申请学生在学校做过科研项目,或在证券公司量化岗位有过实习经历,则能展现自己在编程、数学建模等方面的实力,这正是该专业看重的能力特点。”

“与商科专业相比,跨申理工科专业难度较大。”毋萌说,“以申请英国院校为例,数学、物理等理科专业希望学生本科专业对口,而如计算机、电气工程等工科专业一般要求学生学过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最好有科研项目、实验经历、技能竞赛等材料佐证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

考虑复合学科

近年来,一些新兴复合学科项目对学生背景包容度较高,正越来越受到关注。复合学科指2个或多个不同专业交叉,比如计算机金融、文化产业管理等,通常着力培养学生的复合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

就读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的严润泽说:“德国高校非常注重课程匹配度,跨专业读研比较难,但德国高校近几年新开设的复合学科专业则不妨考虑,比如本科学机械、电气的学生,读研可以考虑可持续能源、电动汽车、医疗技术管理等专业。”

章磊本科学习计算机科学,研究生时成功申请到了伦敦国王学院的计算机金融专业。

章磊说:“我想在硕士阶段换专业,但同时不想偏离原专业太多,因此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金融交叉学科项目。据我了解,有数理基础、编程能力的理工科学生转到商科专业较有竞争力,不少专业在招生时向理工背景学生抛出橄榄枝。此外,金融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需要既了解计算机又了解量化投资的毕业生,我认为复合学科的就业前景更好。”

据2022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21-2022学年中国内地留美学生排名前三的专业分别是“数学和计算机类专业”“工程类”“商科和管理类”,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商科、人文社科仍为主流。目前,海外许多院校开设的跨学科专业以数学、计算机、商科等专业结合其他专业为主,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的青睐。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