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业成为新趋势 浙江省团校一项调查显示,00后就业已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的模式,呈现“慢就业”的新趋势。 这种行为有点像西方国家青年中流行的Gap year(间隔年),即学生在升学之前或者毕业之后到工作之前,通过旅行、做义工等方式体验不同的生活,帮助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方向,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不同的是,我们国家不少学生是因为考研、考公、考编而选择‘慢就业’的。”浙江省团校副校长、省青年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卫甜甜分析,这一现象存在多重原因,比如受这几年疫情影响等,不少家长和学生都有求稳且求好的心态。 卫甜甜认为,00后家庭经济条件的提升,是“慢就业”的重要支撑。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曾对我国19个省份超2万名高校毕业生调查显示,“待就业”毕业生家庭中,超过60%是中等收入以上家庭。 “00后家庭通过几代人的打拼,不断积累家庭财富,即便孩子不找工作,家里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与卫甜甜的观点相同,采访中不少00后表示,父母对于求职没有给他们压力,反而会在经济上给予一定支持,他们的就业焦虑也没有网上传播的那么严重。 采访发现,多数00后对于就业期望值很高,他们不再为生存就业。当对就业的期望与岗位需求不适应时,大部分人都不愿将就、不想凑合,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暂缓就业的现象。 但选择“慢就业”并不意味着“躺平”,理性择业和“慢就业”同时存在。“躺是真躺不下去。”来自内蒙古的小成说,“最近考研初试成绩出来了,不是很理想,在家休息了一个多星期就坐不住了。” 选择来杭州求职,体现了他的“野心”。“与老家相比,虽然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较高,但拥有更多工作机会和成长机会。”小成说,自己大学学的是建筑学,梦想是当建筑师。小成目前正在应聘相关岗位,希望能一直深耕建筑行业,多积累点经验。 对于“慢就业”现象,也有专家认为需引起警惕。2023届毕业生即将毕业,很快这批去年毕业的00后,就会失去宝贵的应届毕业生身份,也许未来找到合适工作的难度会更大。长期与社会脱节,有可能会产生不自信和就业恐惧、社交恐惧等。有关专家认为,00后的求职状态,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及家庭给予关心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