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职场
+今日生活首页
 
 
潮声丨“清退令”下的超龄农民工,请给他们一条出路
2023-03-25 08:02:36 杭州网

等待工作的老傅。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太阳渐渐落山了,老傅仍没等到一个活,而这已经是他过去一周的常态。

杭州凤起路立交桥下,是老傅的“根据地”,这里聚集着许多前来寻找零工的人。装着各式工具的破旧电瓶车停在路边,挂着的纸牌上写着“木工、油漆、打孔”等,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与目的。

老傅跟这些人都已经相互熟识,没事的时候,他们经常三五成群地围在立交桥下聊天,高高的嗓门超过了疾驰而过的车流声。他们时不时到处张望,眼睛紧盯着来往的行人,寻找可能的雇主。

这些人多是上了年纪,普遍在50岁甚至60岁以上,有的头发已经花白,用沾满灰尘的帽子遮着,在与记者的交流中表达着对于找工作难的无奈。

2019年起,全国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6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以及18周岁以下人士禁止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

而今年2月13日,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其中,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方面明确提出,要“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

被“赶”出工地后,这些超龄农民工经历了什么,他们该向何处去?

遭遇“清退令”

离开工地开始打零工

3月17日,杭州下起了小雨,气温骤降。经过凤起路立交桥的行人,都明显加快了脚步。

老傅坐在自己的电瓶车上,无聊地刷着手机。电瓶车上满满当当,电钻、电线、安全帽、塑料……全是他干活的工具。

今年64岁的他,来自江西鹰潭,外表看上去干净儒雅,刷手机时总会掏出一副老花镜戴上,连衣的帽子让人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家里的孩子虽然都已成家立业,但他还是闲不住,想出来挣一点,免得向孩子伸手要钱。

“1978年的时候当过兵,退伍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老家。后来,孩子结婚买房,用钱的地方多了,我就出来打工,全国很多省市都去过,工地也干了好多年。60岁的时候,工地不让干了,只能出来打打零工。”老傅边刷手机边跟记者交流。

事实上,就算打零工老傅也已经没啥竞争力,万一遇到看身份证的雇主,大概率会被拒绝。“这段时间基本没啥活,天天就在这闲着。”老傅称。

像老傅这样,上了年纪仍在打零工的人不在少数。潮新闻记者在杭州走访时发现,不少路口都有一些等零工的人,多是干一些家庭装修、水电维修的工作。

据了解,此前,上海、广东深圳、江苏泰州、江西南昌、湖北荆州、天津、广东珠海横琴新区等地陆续出台政策清退超龄农民工,要求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

比如天津市住建委就在政策中规定:施工单位与建筑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对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0周岁的不得签订劳动合同。不得安排或使用男性55周岁以上、女性45周岁以上的建筑工人进入施工现场从事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高危险性、高风险性工作。

但同时,一些地方的规定也留下了一些“弹性空间”。比如天津规定,因特殊情况确需安排或使用超龄建筑工人的,施工单位应当对超龄人员健康证明(健康证明有效期为1年)进行核验,并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河南周口的老张像老傅一样也有着回不去的家乡,在老乡的帮助下留在天津的工地奔波。

老张早年当货车司机跑长途,根据法律规定,60岁之后不能再驾驶大型货车。收入断了,但家里的开支并没有减少,儿子的房贷压力需要他分担,老张也只能扛起装满行李的蛇皮袋,走出家门。

建筑工地里高空作业一天四五百元,扛沙包水泥的工作一天二百多元,但这些高危重体力的工作不会找上他。他经熟人介绍,在工地里做一些清扫与绿化工作,每天100元的收入虽然不高,但相比闲在老家,已经让他非常满意。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夏柱智告诉潮新闻记者,限制“超龄农民工”从事建筑施工作业,这一政策在全国多地已实行数年。但以安全为由的超龄农民工“清退令”,所带来的争议也是一直存在的。

“清退”老建筑工的包工头说

规定就在那里,自己也没有办法

“我干工地干了一辈子,现在说不要就不要了。我身体还健康,为什么就不能干了。”

去年底,家在安徽阜阳的老陈最终还是被公司辞退了,可他想不清楚,自己身体很好还能干,为什么就被“清退了”。

老陈在上海务工多年,一直在工地干外墙保温工作,在吊篮里上上下下,高空作业成为家常便饭。2021年,施工单位找到当时已经60岁的老陈,警告称不能再继续留在工地上干活。不干活就没有收入,老陈多次找熟识的领导求情,才最终被答应可以再干一年。

可今年以来,老陈所在的建筑单位管理更加严格,每个人都要进行身份证登记与人脸识别,老陈这样的“超龄”农民工都不再被允许进入工地。老陈告诉记者,他准备回老家了,种种地,看看家附近的工作机会。

刚下班的工人。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有观点认为,“清退令”的初衷是好的,即保护超龄农民工的生命安全。建筑行业具有繁重高危等特点,而超龄农民工在建筑工地这类高危工作环境下,可能因反应不灵活、体力不支等原因而出现安全事故;而在实际生活中,近些年建筑工地上的安全事故确实也多发生在大龄农民工身上。

2021年5月17日,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发文称,近期本市建筑工地连续发生多起人员疑似猝死事件,其中多数年龄均超过60周岁。

对于超龄农民工的人身安全的保护,也是很多地方发布此政策的初衷。比如,上海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建筑施工作业‘高空、高危、高风险、重体力、技术要求高’的岗位特征”,提出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用工年龄管理有关要求。

潮新闻记者在与农民工交流中也了解到,确实时不时会有一些年纪大的人,从脚手架上摔落致伤或者从高空坠落致死。“年纪大了,不像年轻人反应快,老胳膊老腿的,一不注意就容易受伤,谁敢要咱们啊。”有工人告诉记者。

有包工头也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无奈,很多人跟着自己工作了几十年,有技术有体力,还能继续干,但是规定就在那里,自己也没有办法。“留着不仅要面对施工集团检查时的罚款,也要承担相关工伤风险。”该包工头称,最近5年,一批老的建筑工人陆续被清退了,大多是60后的工人。

来源:潮新闻  作者:执笔 朱高祥  编辑:郑海云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