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职场
+今日生活首页
 
 
“下班也得盯微信”认定加班,个案判决能否转为一般性约束
2023-04-14 18:02:32 杭州网

下班也要盯微信算不算加班?

近日,一则判决引发广泛关注。李女士于2019年4月入职某科技公司担任产品运营,被公司辞退后,李女士提出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她任职期间下班后、休息日及法定节假日共计500余小时的加班费。对此,公司称值班内容就是负责休息日在客户群中对偶尔提出问题进行回复,并非加班。北京三中院对此案二审后,综合考虑李女士加班的频率、时长、内容及其薪资标准,终审改判某科技公司应支付李女士加班费共计3万元。

在经由社交媒介层层传播后,本案获得了某种戏剧化的解读:“法院判决‘下班也得盯微信’算加班”。这迅速引得一众上班人欢呼雀跃,颇有“委屈得伸”之感。然而,这一结论的得出,明显是忽视了本案的特殊情节以及错综复杂的诉辩交锋。法院的个案判决,能否被当作可以引以为据、推而广之的一般性判例,还存在不确定性。

需要厘清的是,在这场诉讼中,原告方李女士一审其实是败诉了的。二审之所以能胜诉,实则是抓住了被告方在雇佣关系存续期间的一个巨大的“程序瑕疵”。据报道,公司此前曾主张李女士属于不定时工作制,所以谈不上加班。北京三中院二审后认为,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必须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本案中,公司未进行“不定时工作制”审批——正是这一违法事实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官司的走向。

“下班也得盯微信”算不算加班,法院在本案中的裁决,是基于具体案情而论的技术判断,这并不是通用、普适的判断。可即便如此,本案仍具备显著的公共讨论意义。毕竟,案中所涉及的一些因素太过典型。例如,在现实职场中,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支付加班费,纷纷采用了“不定时工作制”替代“标准工时制”的方式(这类安排并不难通过审批)。由此引发的后果是,“加班”被固定化、合理化,一旦发生劳资纠纷,雇员往往维权无门、有力使不上。

李女士一案,实则牵出了当下职场的两大乱流,一是“不定时工作制”的滥用,二是工作与生活边界的模糊。按照法律规定,“不定时工作制”是有明确前提条件的,只有诸如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等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岗位,才可执行不定时工作制。可是,在一些企业的实际操作中,“不定时工作制”却成了榨取员工价值的工具,这种披着合法化外衣的利益侵占,常常让打工人无可奈何。

在数字办公、线上沟通大行其道的今天,上班与下班的界线,或许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分明。“下班也得盯微信”,算不算加班?这取决于是否“提供了实质工作内容”,取决于有关频度、时长和周期性的认定。之于此,事后的司法救济是一回事,事中的权利守护则是另一回事,两者理当双管齐下。(然玉)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然玉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