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学“离谱”考勤方式频频冲上热搜,引起网友热烈讨论。前有“不愧是北大,考勤都这么歹毒”tag出圈,后又有各种“离谱”考勤引发热议。大学考勤是指老师对学生的课堂出勤的检查,传统形式是点名或签到,如今却出现了各种“奇招险招”。 针对这一话题,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分享自己遇到的新型考勤方式,有“所有人开蓝牙把设备改成实名”,有“群里发合照把本人圈出来”,还有“全班举起双手,群里发点名签到,谁签到谁就没来”……各种“奇葩”招式层出不穷。老师考勤道高一尺,学生应对就魔高一丈,老师费尽心思创新考勤方式,学生则殚精竭虑实现逃课目标,双方可谓刀光剑影你来我往,不亦乐乎,看得人哑然失笑。 哑然失笑,却不能一笑置之。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不得不泛出一丝忧虑。正如网友所说:“看着喜剧,如果总这样缺勤,就悲剧了。”当大学生逃课不再变成个例,而是成为公众讨论的普遍现象,那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大学生逃课是因为拒绝学习吗?我想不是。在这样一个“人人内卷”的时代,图书馆每天都需要抢座位,B站校园学习类视频2022年播放量超96亿次,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比从前任何一个时期弱,反而是时常处于“知识饥荒”的状态。 那为何大学课堂考勤像猫和老鼠一般?为什么老师费尽心思也不见得能留住学生?又是什么让学生冒着挂科风险也要逃出课堂呢?我们需要反思。 前阵子,“水课”这个词语在网络上引起讨论。其意为大学那些没有必要又不得不上的课程,多指“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课程。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话题引起了许多大学生共鸣,纷纷吐槽自己学校的“水课”。或是老师上课只会照着念几年不变的PPT,或是课上的内容并实际作用,甚至有学生表示,与其去教室听课不如去B站自学……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并不是不想学习,而是想在课堂上高效率地获取知识,想要获取对个人发展真正大有裨益的知识。 可以想到,大学的课程设置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在设置课程时的出发点也必然是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的。而在这样一个变革与发展的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如果不依据现实的变化发展改良课程设计,那么必然会造成课程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脱节。那么学生学习这样的知识,就不见得有利于个人发展了,也难怪都会变成“清澈而又愚蠢的大学生”。 总而言之,大学课堂要留住学生,必然不能依靠考勤方式的“推陈出新”,这是牵到了“牛蹄子”。想要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走进课堂,应该追求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的发展与进步,让学生能从课堂获取到想要的知识,为进入社会架桥铺路,这才是牵到了“牛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