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5日召开会议,对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部署。据教育部统计,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据了解,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实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从小到大,我们总听大人念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 终于,我们现在也已经长大,开始面临升学、工作的选择与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反思曾经大人们说过的话: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吗?在好的大学毕业就等于能够找份好工作吗?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就意味着过上幸福的生活吗?根据这一套逻辑推论,似乎将优异的学习成绩与满意的工作划上等号,人们对高学历的追求就成为了必然。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历鄙视链现象日益凸显的今天,大学生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下有这样一句戏言:月薪三千,你找不来一个农民工,但可以找来一个大学生。这是由于高校扩招、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就业市场不完善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大学生的学历不断遭到贬值,现实世界的残酷总是会给应届生们当头一棒。归根结底,找工作成为难题的根源在于两个方面,即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与就业冷淡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数量连年攀升。从人口结构层面来说,虽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显著,但是目前劳动年龄人口仍占据总人口的主体,而这些适龄人群都是成为大学生的后备资源。从社会需求的层面看,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势必带来对高端人才的需要。大学教育被视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为适应社会所需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选择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以此提升自身素质和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从国家发展层面来看,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国民素质,各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使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另一方面,就业市场存在供需失衡的问题。许多行业招聘岗位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导致就业市场出现过剩的现象。遇到多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时,许多企业便会把学历和工作经验作为考核标准。 对于一些社会大众来说,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误区。首先,他们固执地认定学习成绩的高低只与努力程度挂钩,没有考上好大学就是付出不够的结果。其次,他们认为作为学生,只需考上好大学,便从此高枕无忧,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甚至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最后,一部分家长以畸形的教育理念影响孩子,将人生价值与工作成败联系起来,认为理想的工作一定会带来满意的生活。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学历只是影响找工作的一部分因素,人脉资源、信息获取能力、情商等,都会对就业层次产生影响。 诚然,很多职位在招聘时会明确应聘门槛,不少人因为学历设限而失去竞聘机会,卡在了“第一关”。而且,当前的现实是,高等教育迅速扩张,通过开设新大学、扩充现有大学的院系、将大专和学院升级为大学等方式,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造就数量众多的大学,导致高等教育同质化,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代比一代严峻,但退出终究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学历的泛滥并没有阻止社会对高学历的普遍追求,反而是加剧了对名校、高排名、好专业的追逐,所谓“体面”工作的门槛也就水涨船高。面对就业困境,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专升本、考研、申博成为了暂时逃避就业的“避风港”。我们不禁思考,时代的发展真的需要数量如此庞大的高端人才吗?当市场出现劳动力过剩时,学历贬值的风险将愈加严重。在知乎、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上,时常出现在读研究生和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后悔当初选择读研的言论,他们原本以为提升学历可以换来更好的工作机会,却遗憾地发现现实并非如他们所愿。许多行业正在进行裁员的大动作,招聘人数减少,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并不比本科生好太多,此外,读研也不能保证未来可以从事科研或者考上公务员,反而使人更加陷入“长衫”的困局。因此,在现实语境下,我认为学历的确还是就业的敲门砖,但也仅仅只是一张进入就业竞争市场的入场券而已。 最难就业季,季季都最难。回顾过去的报道不难看出,“最难毕业季”“最难就业季”的说法其实已经存在多年了,而且年年都能成为热议的话题。所以,即使面对就业的压力产生了焦虑情绪也实属正常,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提升学历,其底层逻辑是学历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个人能力的高低,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以应聘岗位的要求为目标导向,从而提升自身素质和个人技能,才是迫切可行的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