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部也要求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不过,在抑郁症筛查的过程中,个别学校的做法引发极大争议,有的学生也在测评时刻意选择“正能量”选项。可以说,抑郁症筛查本身,也到了需要审视的时刻。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占17.2%,重度抑郁占7.4%。抑郁症不仅是一种心理疾病,更会带来一些生理症状,特别是中度和重度抑郁症,需要用药物来治疗生理系统的异常。因此,加强抑郁症的筛查,及时发现抑郁倾向,给予科学干预,也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抑郁症和躯体类疾病不同。大脑十分复杂,并且人的情绪也在不断变化,医疗机构对抑郁症的诊断,也会进行大量的检查,同时更多地考察就诊者的行为。然而,目前一些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抑郁症筛查时,片面依赖量表,把量表的结果作为是否抑郁的依据。如果被测试者了解量表,就完全能操控量表测试的结果,也就是媒体报道过的部分学生刻意选择“正能量”。这样的筛查方式,显然极不准确。更何况,个别学校的量表本身就缺乏科学性,以其昏昏,如何能使人昭昭? 任何疾病的检查治疗,都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更是如此。不过,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学校在进行抑郁症筛查时,要求学生详细填写姓名等个人信息。此前有的学校也曾要求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休学。这不免让学生们担心,如果真的得了抑郁症,会不会被“归入另类”,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甚至无法继续求学?正是这样的疑虑,让一些学生难以信任抑郁症筛查,自然也会刻意操控评估结果。 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抑郁症筛查,这是好事。如果能及时发现抑郁苗头并给予科学干预,很可能就拯救了一个人的心灵甚至生命。但如果抑郁症筛查不能保护青少年的隐私,反而对有抑郁倾向的青少年另眼相看,那青少年只会刻意迎合,显然有悖开展抑郁症筛查的初衷。因此,抑郁症筛查只是手段,后续的应对更加重要。学校要打消对抑郁症的偏见,保护学生的隐私,让患有抑郁症的学生接受科学的治疗,避免简单粗暴地一概让患有抑郁症的学生休学。全社会也应当消除对抑郁症的污名化,不能排斥孤立抑郁症患者,这样也才能让抑郁着患者直面自己的病情,更好地疗愈自己。 抑郁症筛查想要获得准确的结果,首先要弄清楚,筛查的目的是什么,是想“找出另类”,还是为了治病救人?只有全社会都真正理解抑郁症患者,拥有同理心,读懂他们的担忧与怯懦,才能拯救那一个个孤独而脆弱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