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居家
+今日生活首页
 
 
"防低头神器"火了!
2022-01-21 08:46:01 杭州网

“改善脖子前倾、矫正颈椎、预防颈纹、告别含胸驼背”……看着这样的广告词,作为“低头族”的你是不是有些心动?近期,一款网红“防低头神器”在各大平台上走红,号称能够改善和预防各种颈椎问题。

网购平台上显示的“防低头神器”

这样的神器到底有没有作用?真的能改善颈椎问题吗?一起来看。

“防低头神器”有用吗?

网称的“防低头神器”其实是一种简易的颈部支具。看上去能够对颈椎进行一定程度的支撑,使用也很简单,但用于改善脖子前倾、矫正体态是没有任何作用的,长期使用甚至会产生反作用。颈椎姿态的维护主要靠颈部肌肉的锻炼,长期佩戴支具,反而会造成肌肉的废用性萎缩。

临床使用的颈托是做什么用的?

颈托是骨科常用的一种支具,用于对下颈椎进行临时固定,限制活动。

我们把颈椎分为上颈椎和下颈椎,上颈椎是颈椎和颅底连接的第1、2节椎体。下颈椎是第3-7节椎体,和胸椎连续。固定上颈椎的支具是另外一种。我们常说的颈托是用来固定下颈椎的。

颈托的使用主要有三种情况:

现场急救时,如果伤者颈部受伤,为了防止搬运患者时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临时对颈部进行颈托制动。

对于某些颈椎疾病的保守治疗,比如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部外伤等,进行短时间制动,缓解疼痛。

用于颈椎手术后的患者,保护软组织,促进骨愈合等。

为了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同时考虑到患者的舒适性,治疗用的颈托设计要比网上的神器更加科学。

以临床最常用的颈托为例,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方的部分除了要对下颌进行支撑,下方还要支撑到胸骨上,所以接触面积要大一些,避免局部压力过大,造成软组织的压迫损伤。

“神器”的设计只是一个环,看似更简单,但支撑效果不好,而且长时间使用,局部对胸部的压迫压强过大,容易造成压伤。颈托的后半部分结构是用于支撑后脑勺和背部,也需要一定的接触面积,“神器”那种用带子直接固定,太松起不到固定的作用,太紧就会比较不舒服,也容易压伤软组织。

人的颈椎有多重要?

颈椎是连接头部和躯体的关键部位,颈部的灵活运动使我们能够随时观察周围环境,同时,颈椎保护着非常重要和娇嫩的脊髓神经,通常只有我们的手指一样粗细,但我们的感觉传递到大脑,大脑下达的指令传递到躯体和四肢,都是通过这条必经之路。

颈椎疾病有哪些?

外伤、感染、畸形、肿瘤和退变都可以导致颈椎疾病,但最常见的还是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的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颈椎病根据压迫的神经组织不同,最常见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出现哪些症状需警惕?

一类症状是反复发作的颈肩部疼痛,伴有上肢的疼痛麻木感,可以从肩膀一直放射到前臂和手指。这种情况要警惕神经根型颈椎病,变换姿势(比如胳膊上抬抱头,牵引颈椎)疼痛可以缓解。

另一类症状更严重,但也更容易忽略或误诊,比如手指不灵活,写字、用筷子或者系扣子变得笨拙,走路不稳当,脚踩棉花或者经常走偏。出现这类症状,要警惕脊髓型颈椎病的可能。

如何保护颈椎?

日常保护,主要是注意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一段时间就要起来活动一下,缓解肌肉的长期紧张状态,对于颈椎腰椎都有帮助。

工间操是很好的锻炼方法,针对伏案人群,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锻炼颈椎后方的肌肉,长期坚持,对于缓解颈肌劳损和改善颈椎的曲度,都有帮助。

具体的作法是:

站位或者坐位都可以,挺胸拔背,双手交叉放在后脑勺偏上方,头颈部缓缓向后方用力,双手向前用力进行对抗,保持持续用力5秒钟左右,放松,然后重复该动作3-5次。可以明显缓解颈部的不适感。

如果能够每天坚持锻炼两回,每回30-50次,对于颈肌劳损和颈椎曲度的维持,大有好处。这是一种静态锻炼,不需要使太大力气,关键是持续性用力,维持一段时间。

来源:科普中国  作者:  编辑:王健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