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18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民众平均睡眠时长7.06小时,看手机、上网是导致民众睡眠拖延和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 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报告指出,中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 纵观国人从2012年到2021年十年间的睡眠情况,报告认为,相比十年前,如今的入睡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起床时间晚了37分钟,睡眠时长少了近1.5小时。 报告认为,看手机、上网是导致民众睡眠拖延和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工作或学习时长挤占睡眠时间在中青年群体中非常突出。失眠等睡眠障碍也影响着睡眠时长,中青年群体的失眠频率没有明显差异,但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因失眠影响睡眠的问题最为突出。 报告称,从人口学差异角度来看,年龄小、女性、受教育程度高、未婚民众的手机拖延睡眠行为相对较多,而个人月收入越高、拥有房产数量越多、主观社会阶层越高的民众的手机拖延睡眠行为和上网拖延睡眠行为相对越少。 报告指出,“双减”政策实施前各地中小学生睡眠普遍不足,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学习压力因素,父母或看护人因素、生理因素、情绪因素、睡眠习惯和环境因素。 根据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在“双减”政策实施后,61.53%的中小学生家长表示孩子上床时间提前了。但报告同时指出,仍然有50.48%的中学生家长和37.77%的小学生家长表示孩子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长仍然无法达到8小时。这些数据说明,双减政策对中小学生睡眠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依然值得教育者和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