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入睡很困难,好不容易睡着了,不多会儿家里人又把我叫醒,我能不发脾气吗?”杭州的韩先生(化名)快到退休的年纪了,想趁这几年再做点成绩出来,也算是给自己的工作生涯画上圆满句号。然而,越是这样想,他晚上越是睡不着,早上家里人叫他起床,他都会发好大一通火。
家人都说韩先生平时性格比较温和,也不太会大吼大叫,这早上的“起床气”着实有些吓人。韩先生也意识到自己的“起床气”影响到了家庭氛围,赶紧前往医院就诊。 “起床气”到底是怎么养成的?有“起床气”的人又都在气什么?记者咨询了浙江省中医院心理卫生科主治医师朱翔贞。 “起床气”从哪里来 “造成‘起床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人是因为自身睡眠障碍导致觉醒困难,有些人则是因为睡眠不足或是睡眠质量不佳。”朱翔贞告诉记者,人在早上起床时,会经历从睡眠状态转化至清醒状态的过程,如果是患有睡眠障碍,这个转换的过程就会相对缓慢,人也会长时间处于似醒未醒的状态,而这种“朦胧”状态可能会让人感觉到不适。 从生理角度来说,起床时我们的体温和血压处于上升状态,心率与机体呼吸频率和肠胃蠕动也会加快,外周神经系统开始苏醒并处于活跃状态。这个时候的情绪和焦虑、愤怒时的生理信号非常接近。 在这种情况下感受到叫醒的外界刺激时,大脑皮层会让我们误以为这些刺激是情绪信号,是身体受到威胁,以至于做出快速反应,释放大量肾上腺素,以“战斗”的姿态面对即将到来的“危险”。 简单来说,正常人醒来后,可能缓冲一会儿便能开启正常的生活;但睡眠不好或长期失眠的人,身体和大脑需要更长的清醒时间,如果被打扰,很容易情绪爆发。 此外,由于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熬夜等现象严重,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不佳的大有人在。睡眠过程突然被打乱、过度兴奋的夜生活、突然变换的睡眠环境或带着压力及焦虑入睡……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不佳,成为造成起床气的“罪魁祸首”。 抑制“起床气”,提高睡眠质量是关键 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心理认知功能的下降,出现心理功能倒退,如何快速清醒,避免起床气对正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朱翔贞补充,除了睡眠质量本身的问题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抑郁、焦虑等心理性疾病也有可能导致“起床气”的产生。想要获得一个心态平稳的日间清醒过程,就要在睡前开始下功夫。“总的来说,就是尽可能地提高睡眠质量,如果你的睡眠质量好了,恢复清醒的过程就相对较快,也就不容易产生‘起床气’了。” ●睡前避免健身与娱乐活动 “一般成年人在夜间11时左右就应该睡觉了,也是我们古时说的‘子时’。”朱翔贞说,就寝前应尽量避免参与打麻将、打牌等娱乐活动,睡前2小时内也尽量不要参与健身活动,这些都容易让我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如果是相对静态的瑜伽呼吸法等,可以适当进行,切不可进行特别剧烈的活动。” ●不要饮用兴奋性饮料 有些人会说,睡前一杯酒,睡得更香甜。事实上,酒量不佳的人饮酒后进入的“昏睡状态”是非正常睡眠,睡眠质量并不高,酒精也容易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除此之外,浓茶、咖啡、奶茶等兴奋性饮料也不宜在睡前喝。 ●尽量不要吃夜宵 吃完夜宵之后,大脑会指挥我们的肠胃进行消化工作,肠胃蠕动加剧,不利于睡眠与休息,影响睡眠质量。 ●排除影响睡眠质量的病因 “部分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夜间睡眠时会打呼噜,甚至产生呼吸暂停的现象,这时大脑就会缺氧,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朱翔贞说,如果存在此类病症,需要进行睡眠监测,找出根源,方能改善睡眠质量。 除此之外,部分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存在晨重夜轻的倾向,早晨往往是他们最为难受的时刻,晚上则会相对轻松一些;而情绪焦虑者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睡眠质量自然有所影响;贫血患者容易乏力、头晕,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会因体位改变而出现头晕等症状……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尽早就医治疗,改善身体状况之后,睡眠质量往往会得到提高。 ●注意唤醒方式 可以采用音乐唤醒等温和的唤醒方式,将闹铃设为自己喜欢的音乐,喜欢的旋律可以刺激大脑更快地苏醒。苏醒之后躺在床上缓冲一会儿,不要立即坐起,等到身体的机能全部处于稳定状态后再起身更衣。 ●定时起床 朱翔贞强调,要形成良好的生物钟,做到晨间定时起床,如果生物钟紊乱,在既定生物钟到点前人很难恢复清醒状态,长此以往不利于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