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感冒”症状,感冒药能不能“混搭”?如何避免用药误区? 专家解读:仔细阅读说明书,尽量别合用感冒药 现在是冬季流感高发期,新冠病毒肺炎的一些症状,往往很难与流感区分,需要专业检测手段确诊。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市面上的感冒药很多,能不能“混搭吃”?服药剂量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避免用药误区?昨天,记者采访了杭州市一医院药学部、感染科专家。 感冒药不宜多吃或“混搭” “感冒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对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高热,以及轻至中度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等都有较好的作用,因此市面上80%以上的感冒药都含有这种成分。”市一医院药学部副主任王刚介绍。 不仅如此,除了这些将对乙酰氨基酚体现在名称中的感冒药外,还有一些“隐藏很深”的感冒药也含有这一成分,比如市面上常见的主打治疗小儿感冒的感冒灵颗粒等,容易让人误以为是纯中成药,但其说明书中却清楚标明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 此外,很多人在感冒初期预防性使用的维C银翘片中,也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而不仅只有维生素C。 那么,服用多少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才是安全有效的呢?王刚介绍,成人摄入对乙酰氨基酚一次不应超过500毫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宜低于6小时,每日摄入最大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疗程不超过3天。因此,即使只服用一种药物,也不能随意增减剂量。 服药前看清成分与用法用量 目前正值冬季,杭城气温断崖式下降,雨雪交加之后,各大医院流感患者明显增加。 “从每天的儿科发热门诊量看,9月份在100余例,最近,门诊量多时已有近300例。”市一医院感染科吴旻主任医师介绍,每年流感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从秋冬季节开始流行于一些幼托机构,然后出现家庭聚集传播,再转向成人之间传播。有症状的新冠病毒肺炎,往往很难与流感患者区分,只能通过专业的检测手段来区别。 那么,感冒药应该怎么吃?王刚有以下几点要提醒: 常见的感冒药中有很多相同的成分,尽量避免合用,以免造成某种成分服用超量引发不良反应,老年人、儿童、孕妇,心脏病、高血压、甲亢、青光眼、慢性肾炎、肺气肿等患者,在服用感冒药前应咨询药师或医生; 不少感冒药都含有抗组胺药成分,对中枢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服药期间不能驾车或从事危险工作; 感冒药是针对感冒导致具体症状的对症用药,大多数感冒药只是改善症状,并不能起到预防疾病或病毒的作用,不能用于预防; 出现感冒症状,如果伴有低热且近14天内没有高发疫区的旅居接触史,可居家服用感冒药观察1—2天,如果没有缓解或体温持续超过38℃,应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如有高发疫区旅居接触史,或是老年人、慢性基础病等重症高危人群,出现发热应立即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感冒药不要随意服用,也不要预防服用,一定要根据说明书的用法用量,看清感冒药的成分,根据症状来选择。”王刚提醒,如果不小心过量服用感冒药引发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并向医生仔细描述近期的服药情况,切勿认为感冒药是非处方药而忽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