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居家
+今日生活首页
 
 
看手机的正确姿势 你学会了吗?
2023-05-09 09:11:07 杭州网

央视网消息:手机可以说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人喜欢睡前躺在床上玩玩手机再入睡。然而,昏暗的灯光、错误的姿势都可能会对我们的眼睛和脊椎造成严重的伤害。

长期关灯玩手机 出现视力下降及干眼症

近日,山东淄博的于女士感觉眼睛不太舒服,来到医院检查。经诊断,于女士出现了视力下降以及干眼症等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出现都与她的一个日常习惯密切相关。

患者 于女士:平时躺着玩手机,晚上很晚了,都是关着灯玩。

女孩长期侧躺看手机 导致共同性内斜视

来自广东深圳的小桃也有同样的情况。20多岁的她,每天看手机的时间在5小时以上。

患者 小桃:能躺着看就不坐着看,能侧躺看就不正着玩。

长时间的侧躺使用手机使小桃的眼睛出现了无法聚焦、重影的情况,随之而来的还有眩晕感。经过检查,小桃确诊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这是一种由于眼位长期转动到固定位置导致的症状。

医生表示,长期在昏暗的灯光下侧躺看手机,会对挨着枕头的一侧眼睛造成巨大压迫,容易出现干眼症、视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淄博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 王少鹏:另外侧躺看手机可能还导致一个潜在的危害,就是由于两个眼距屏幕的距离不一样,可能导致两个眼的屈光状态会有差别,比如说一只眼近视重一点,一只眼近视轻一点。

此外,医生还介绍,躺着看手机不仅会对眼睛造成影响,还会导致脊椎的损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吴浩:不论平躺还是侧躺,你的颈部和背部的肌肉力量并没有得到放松,反而是僵硬紧张的,所以更加容易造成颈椎病的发生和背部力量的不均衡。在你躺着看手机的时候,经常喜欢用手垂腕或者是胳膊举着,那么对肩关节和对手腕也是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不管从颈椎和腰椎的角度,还是从你的身心健康的角度,躺着看手机都是一个极大的不良的习惯。

那么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手机,如何科学地保护我们的眼睛呢?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使用手机时应保持坐姿 距离不宜过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眼科中心主任 朱思泉:首先肯定是(处于)坐位,水平看手机,这是对于位置上,那么我们的眼睛处于比较松弛的状态。再一个就是我们看手机的距离非常重要,一般是50公分左右,一般不要超过70公分。超过70(公分)或者是低于30(公分),我们要看清它的字体、视频这些跳动,我们眼睛都需要通过肌肉的调节才能够完成,那么我们肌肉处于调节状态,我们就很容易产生视疲劳,对儿童来说就非常容易诱发近视,或者是让近视加重。

手机亮度需注意 不要边动边使用

专家介绍,在正常光照下使用手机时,将手机亮度控制在50%左右是比较适宜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眼科中心主任 朱思泉:一般来说不要超过70%,也不要低于30%。太暗或太亮,我们要看清楚这个物体,我们的眼睛的肌肉又要处于调节状态,容易产生视疲劳。

专家还告诉记者,在光照条件不好时,或在行走、运动、乘坐交通工具时使用手机,都会加剧眼睛的肌肉拉伸,长期可能会造成视力的下降,尤其现在很多人边在跑步机上跑步、边看手机的行为也不值得提倡。

防蓝光镜片是否有用?什么时候佩戴?

记者: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一下,像现在我们很多人都会像用我这样的防蓝光眼镜,戴着防蓝光眼镜看手机,有没有什么好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眼科中心主任 朱思泉:防蓝光的眼镜可以说它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因为蓝光对于我们眼睛还是需要的,如果你把蓝光都防掉了,你可能会睡眠不好、休息不好。但是过度的蓝光它确实对我们的眼睛是有损伤的,(所以)如果你是看手机或者是看电脑的时间比较长,那么去配一个适当的防蓝光的眼镜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如果你看的时间不是很长,那么一般就没有必要去专门去(配)防蓝光(眼镜)。

来源:央视网  作者: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