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影视
+今日生活首页
 
 
当“文物回家”碰上“甜宠剧”,激起的是时代回响
2023-09-05 14:44:26 杭州网

这两天,一部名叫《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小短剧火爆出圈,剧中“你要带我回中国吗?”“家人,我在外面流浪很久了”让不少网友破防。目前该剧推出了预告片和两集正片,总共不到10分钟,更是连续几天登上多平台热搜。

这部短剧用拟人的修辞讲故事,女主角身着翠绿色汉服、头戴翠绿色发饰,化身文物玉壶。她脸上带着斑驳污迹、身背行囊,在伦敦街头偶遇男主——一名中国记者。一样的黑眼睛、黄皮肤,一样的语言,让小玉壶认定了眼前这名记者就是自己的家人,并让男主带自己“回家”。

谁能想到有一天,“文物”会成为甜宠剧的主角,而且,完全没有违和感。更耐人寻味的是,将男女主角链接在一起的,不是普通的情爱,而是更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剧中的女主“玉壶”,就像一个在外流浪的孩子,她对身份的迷茫,让我们心疼,她拼命想逃离,执着于“回家”的表现,又何尝不是流落海外的万千文物心底的声音。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这部短剧其中的隐喻,所想要表达的,只要是中国人自然“秒懂”,进而产生情感层面的共鸣。看似是甜宠剧、偶像剧,实则是文化剧、历史剧,这是我们看《逃出大英博物馆》这部短剧后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也是这部短剧真正的厉害之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各种方式,让15万余件流失海外文物回到祖国怀抱。近期,英国大英博物馆约2000件馆藏文物被盗引发国际关注,国内也有媒体呼吁,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可以说,文物“回家”,是现实必然,是时代大势所趋,合情合理,更合乎世道人心。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逃出大英博物馆》将艺术作品和社会时事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也充满着“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在养眼又让人有代入感的同时,更表达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短剧的想法来源于网友的建议,有人出想法,有人来落地,这样的传递、配合和互动,也恰恰说明,让文物回家,是来自民间的呼声,是一次双向奔赴。应当进一步认识到的是,这部短剧,最大的社会价值在于:以艺术化的展现形式,呈现出了文物对回家的渴望,也说出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此外,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格局、高立意的宏大主题和深刻思想,俘获年轻人的心,并内化为对流落海外文物的思考和深深的文化认同,进而行动起来,成为文物的守护者、文化的捍卫者,这也是《逃出大英博物馆》这部短剧的出圈密码和现实价值。

“走丢的孩子,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此事泛起的社会涟漪,所激起的时代回响,便在于此。

来源:潮新闻  作者:评论员 王彬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