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电影专资办初步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13日,2023年中国电影年度票房突破500亿元。这也是疫情以来全国票房首次重返500亿元高位,从低谷回到巅峰,极大地提振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信心。 数据让人惊喜,其中折射的几个变化也引人关注。首先,好莱坞大片热度降低,今年在国内上映的一系列所谓好莱坞大片,都未能泛起太多水花。今年国产影片票房达417亿元,占比达83.4%,是进口影片票房的5倍。另外,国产片还包揽了国内票房前十,不少国产片“叫好又叫座”,引发不少影迷“二刷”“三刷”。 事实上,国产片的“逆袭”并不独属于今年。2020年至2022年,好莱坞大片不仅引进数量大幅减少,票房表现也不理想,国产片已连续三年占据国内市场票房份额的八成以上。这背后体现了中国主流观众观影需求的变化。一方面,内地观众对模式化、套路化的好莱坞大片出现审美疲劳。另一方面,随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高涨,内地观众对中国故事,对能引发自身情感共鸣的周遭的人与事产生了更大关切。 国产电影的崛起正是呼应了市场需求的变化。近年来,国产电影在题材上不断拓展类型片边界,《封神第一部》《长安三万里》《消失的她》以及《流浪地球》系列等影片,涵盖神话、历史、悬疑、科幻等各种不同题材类型,或观照社会现实,或聚焦传统文化,从不同维度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满足观众多元观影需求。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一大批符合主流审美的新国风动画电影,如《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等走进大众视线,激起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共鸣,显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以现实主义视角展现时代万千气象,一批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如《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孤注一掷》等带着对现实社会的体察,聚焦热门话题、挖掘小人物故事;《狙击手》《长津湖》等自带温暖底色,通过对个体情感的书写,描摹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引发观众的共情共振。 国产电影越来越能打,也离不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曾经,国产影视剧的粗糙特效被嘲讽为“五毛特效”。然而,从《独行月球》《流浪地球》等到《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等,让观众对国产工业化电影的视觉呈现和制作水准感到惊喜,极大丰富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想象。 在时代大背景的映衬下,中国电影走到今天,体现了充沛的市场活力和可持续创新能力。不过,眼前的成绩并不代表中国电影已全面崛起。电影强国不能只是本土强海外弱。从全球电影票房和影响力看,好莱坞大片依旧是“主角”。如何在海外市场有更好的表现,依然是摆在中国电影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另外,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也不能全押宝在票房上,如高度工业化的好莱坞生产创造超级IP的能力,依然是我们要补齐的短板。 未来,扎根历史与现实,在电影工业化的道路上一步步闯关夺隘,相信中国电影必能走出自己的“封神”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