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必读
+今日生活首页
 
 
语文已成为众多考生最大的拉分科目,该怎么学?
2019-08-28 09:25:54 杭州网

杭州语文名师呼吁: 一到初中,学生反映没有时间阅读,这是我最担心的, 语文学习要从题海到书海,靠刷题根本没用!

今年高考语文卷满分150分,阅读和写作占130分 中考命题也越发灵活

浙江新高考进入第五年,语文、数学、英语是三门必考科目,这几年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有人喊出“得语文者得天下”,一大批尖子生在高考的激烈角逐中,语文成为最大的拉分科目。

今年高考语文卷满分150分,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其中阅读70分,作文60分。不光是高考语文,细心的家长发现,今年中考语文卷第一题也是一篇阅读。这样的命题模式和评分比重,让参加老高考的一代人大吃一惊,有人评价“这真是颠覆性的改变”!

随着新课标体系的不断完善,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两年部编教材在小学、初中逐步投入使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学习方法、评价体系,都在发生变化,中高考的命题方向是最直接的风向标。

高考考查“整本书阅读”

今年高考语文卷中一道节选自《呼兰河传》的阅读题,给高中语文老师们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

这篇阅读理解题目要求——

1.简析文中以下文字的语言特点:“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坊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坊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坊的窗给蒙住了。”

2.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

3.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4.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坊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

一些考生离开考场后,仍对这道题目印象深刻。

杭州学军中学资深语文老师韦玲珍说,这考查的就是新课标的“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总分有20分。节选的内容是整本书中能体现创作特色的内容,材料也比较贴近高考难度。以往的大阅读多为一篇独立文章的删改,较少从整本书中节选部分内容来阅读。而整本书背景下的阅读就要求学生养成整体的、深度的、自主的阅读意识,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韦老师说,2017年的新课标,第一次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概念,今年高考首次出现整本书阅读,跟新课标对接,还是蛮有意义的。

“现在的教材中,有一些课文节选自《边城》《红楼梦》等名著,一般上完这篇课文就好了,不会深入地去了解整本书的内容。而全国多地2019年启用的语文新教材中,有专门的‘整本书阅读’单元,要求学生阅读大篇幅的有深度和厚度的文本,对老师的教学也是新的挑战。”

任教17年,知名度很高的一线语文老师许涛,亲身感受着这十多年间高中语文学习的变化,他说,“今年高考语文卷给现在的学生,确实带来很大的启发。这几年在学生间还流行一句话,讲的都不考,考的都不讲。面对越来越高的阅读要求,学生和家长出现担忧,很正常。

“因为语文的学习分两种,一种是工具性,另一种是人文性。小学阶段更侧重工具性,从字词等最基本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开始学习,到了高中以后,从工具性走向人文性。语文的学习也从文字过渡到文学,最后走向文化,视角、格局与小学阶段,出现了很大的不同。”

初中生阅读速度 要求每分钟500字

今年杭州中考,有老师评价“明显感觉题型灵活不少”。一位老师说,学生下笔做的第一题就是一篇节选自现代文《乡土情结》的文章,在阅读中考查字音字形、词语运用。

题目如下: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shāo),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jie)。

考生要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选择正确的拼音,选择“故知”的正确释义。

语文中考卷名著阅读题还出现了这样一道题,原题要求,艾青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江姐(《红岩》)、贝多芬(《名人传》)都能体现这种追求。请选择一位,结合作品分析。

杭州一线资深语文老师朱老师说,去年杭州的中考卷就开始要求分析名著人物。近几年浙江各地中考的名著阅读题,都在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她在今年中考前对120位学生做了一次调查,发现80多位考生对名著阅读产生焦虑,70多位考生对考卷上的与“人物”相关的题型束手无策。

翠苑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赵海建说,这样的题目是对学生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能力的考查,是考纲中“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语言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要求的体现。

从今年杭州中考的考查范围说明来看,名著阅读考查范围从去年的6本增加到了18本,其中10篇小说的阅读比重最大,其他是散文、诗歌、传记等。阅读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体会,能结合文章提出问题,并调动阅读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究。明确要求阅读速度在每分钟500字。

杭州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员金铃说,杭州初中学校去年开始使用统编教材,七年级侧重朗读、默读、速读、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的学习;八、九年级则更侧重文体阅读特质。新教材特别注重课外阅读延伸、语文生活延伸,冲破语文教学小格局,实现终身阅读大视野。

高中老师对两个班调查证明: 语文光刷题根本没用

新形势下,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该如何调整?

从今年9月开始,小学1-4年级继续使用统编教材,5-6年级更替为统编教材。这几天,各区都在组织老师们进行新教材培训工作。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蒋军晶说:“小学阶段的阅读,很多学生只关注文章的内容和知识层面,我们希望小朋友往前进一步,多思考更‘高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用这个标题、文中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结局为什么要这么写、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等等。这个社会,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太快了,阅读不仅仅是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阅读方法,让孩子在阅读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天长小学资深语文老师史剑波说:“关于阅读量,新课标里有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按照我们的想法,小学毕业达到2000万字的阅读量,才会有质的区别。同样是读一本书,有些孩子只看到情节,书读得多的孩子会深入感受更多,比如表达形式、蕴含的内容等等。

“我坚信一点:阅读量和诗词量大的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乃至生活中,感官会更加敏锐,也会更具观察力、思考力、写作力。”

语文名师许涛说,对于当下的语文学习,大家不必过于焦虑。有几点建议供分享——

首先,要从课内到课外。语文的外延和生活是相通的,如果一个学生只拘泥于课堂,那么他的源头活水会非常少,思路枯竭。有的孩子,高一到了高三,语文学习包括作文变化不大,唯一的变化是字写得越来越丑了。显而易见的是,这位学生将所有的语文学习都集中在了课内。这肯定就出问题了。其实生活当中的一切都可以跟语文挂起钩来,可以去思考可以去探究。

其次,要从题海到书海。理科刷题相对有效,强调熟练和精确性,但语文更强调积累,强调思维。但现在令人担忧的是,不少中小学语文学习就开始刷题,给你一本练习让你做。

“这是我最担忧的事情,很多学生到了初中,开始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阅读是语文的基础,现阶段做得最好的应该是小学。一到初中,学生就反映没有时间去阅读。虽然布置了阅读书目,但疲于应付。

多做练习对语文学习有没有帮助?许老师举例,某重高一个语文老师暗暗地做过一个比较,在一段时间内,对校内某一班的学习加强训练强度,另一个班题量保持不变,用阅读的方式来弥补。结果发现,加量的这一班级,语文成绩并没有提高。

这个结果引发关注。学校老师又做了另一组调查,一个班做一本练习册,另一个班增加一本练习册,其他学习方式都不变,发现做两本练习册的这个班语文成绩未必出现提升。

第三,从功利到超脱。比如学生说,教的都没考,考的都没教,这是因为学生和老师仍在点对点地学,点对点地教,用套路去学习,比如知识点整一整,背出来。但从现在的语文学习要求来看,这方面呈现得越来越少,更多地走向了能力层面。

许老师也是一位小学生家长,女儿每天看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书。他建议,小学生家长不如趁着孩子心底还柔软,为他种下一粒精神的种子。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胡鸿 姜晓蓉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