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必读
+今日生活首页
 
 
时已入中伏 消暑静心重“四防”
2021-07-24 09:46:25 杭州网

自入伏以来,气温可谓是一天赛一天的高,如果在太阳当头照的时候走在室外路面,都能被地面蒸腾的热气弄得头晕目眩。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六邪”中的暑邪,分为头伏、中伏、末伏。今年的“三伏”长达40天,现在我们已经度过了初伏阶段,要开始在中伏时期“煎熬”了。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理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三伏天气温最高,自然界的阳气也最旺盛,同时人体的阳气也最充沛。因此,三伏天养生注重温补阳气以祛邪,消暑静心的同时也别忘了重视“四防”。

吃:不宜过补,滋阴生津

中医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一年当中,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饮食调养要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

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夏季饮食要注意以清淡为主,少吃冰饮冷食,多补水,多吃苦味之食,补充蛋白质,保护脾胃。此外,还要注意不可以吃太饱,以防腹泻,损耗气血。

居:适当午休,调息静心

夏天晚上可以稍微睡得晚一些,早上可以起得早一些,中午适当午休。午睡时间为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入伏以后,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地板、台面等各处清洁和干燥,不给蚊虫滋生的机会。

中医上说,夏季属火,与心相应,人容易烦躁不安,出现疲劳、胸闷、睡眠不好、头痛、心悸等症状,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

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在各脏器的供氧力明显减弱,容易引起内分泌改变和心态不稳定,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思维紊乱、易怒甚至行为失常等,表现为失眠、健忘、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

养心要做到心绪平静,要做到宜畅情志,避免大怒大悲,保持心静平和快乐的心态,不勉强劳作,不过分奢求,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静则生阴,阴阳协调。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大寒大暑的环境中锻炼,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通过转腰、向下弯腰、仰卧起坐、健身球等运动,可疏通腰腹部气血,有助于强肾化湿。如果觉得白天热,可以将锻炼安排在一早一晚,但切忌不动。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防:中暑、伤阳、伤胃、伤肠

除了之前说的几个方面外,酷暑当头自然要多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特别注意以下“四防”。

●防中暑

应合理安排工作, 注意劳逸结合, 保证充足睡眠。外出时,应避开高温时段,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做好防晒措施,备些十滴水、藿香正气类制剂等解暑药。同时,注意室内温度, 及时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拖地,既可保持空气湿度,又可使室内降温。

●防伤阳

三伏天里炎热高温, 如果防暑降温措施运用不科学, 很容易损伤人体内的阳气。比如, 不少人喜欢吃冷饮来解暑,但是吃太多会导致体内寒气增加,诱发疾患;还有人整天待在空调屋里,出汗后吹空调,这样也会人体卫气不固,损伤阳气。一般室内与室外温度不能相差太大,空调温度不可降得过低,温度定在26℃-27℃即可。也不要在露天阳台或地板上乘凉过夜。夜卧应着单衣,以防邪气侵袭。

●防伤胃

入伏之后,很多人喜欢喝凉茶类的饮料,这些饮料中基本都含有菊花、金银花、荷叶等有祛火成分的中药,对脾胃本就虚寒的人来说,喝太多凉茶就是“雪上加霜”。一般人也不宜长期饮用。

此外,还有很多人胃口不好,不爱吃主食,喜欢吃凉菜。这样不但难以保证营养,而且由于凉菜偏凉,生吃不容易消化,容易伤害脾胃。可适当多吃赤小豆、扁豆、薏米、芡实、茯苓、白术、苍术等食材。

●防伤肠

夏天也是许多人的“减肥季”,但是通过少吃饭甚至过度节食来减肥的人中,大多经历过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便秘。同时,吃得太少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苗露 通讯员 张玥洁  编辑:郑海云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