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必读
+今日生活首页
 
 
知识歹毒地进入脑海:“诈骗式”学习为何火出圈?
2023-11-20 12:01:03 杭州网

近日,#知识以一种歹毒的方式进入脑海#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点话题。在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都能频繁刷到这类帖子:先是用一个劲爆十足的标题吸引你点进来,然后编造出一些奇葩人奇葩事,吊足网友的胃口,在故事的结尾图穷匕见,突然来上一场单词教学,瞬间让网友刚才的真情实意化为泡影,惹得大家惊呼“知识以一种极为歹毒的方式进入了我的脑子”。于是,越来越多以自编小故事、电视剧台词、小说为引子的学习帖出现,他们使用谐音、首字母、台词翻译等方法让网友们生动地学习英语单词。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另类学习贴?这和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以及网络的使用现状脱不了关系。在短视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除了正式且主动地去学习网课,大部分时间可能是花费在刷短视频以及其他帖子的休闲娱乐上。那么,借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便成了当务之急。先用年轻人感兴趣的八卦吸引其注意力,再将知识巧妙地结合穿插,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既能抓住其记忆痛点,也能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一举多得。

同时,此类现象也说明了快时代下年轻人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特性。许多网友都有这种感受:打开一个软件想要搜索某个内容,被首页的内容吸引过后,转而去浏览起了其他的帖子,想要搜索的东西直接被抛之脑后。枯燥的、专业化的知识,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已经很难对年轻人产生直接吸引力了,学生在课堂中经历了长时间的学习,在生活的碎片化时间里,选择娱乐休闲的远远比选择深入研究的人要多。也正因如此,上述轻松活泼的“诈骗式”学习才能成功火出圈。

其实,在这种“诈骗式”学习走红前,就有诸如“小说诵读式”学习方法爆火。这种学习方式具体就是将要学习的书或原理等内容加上背景音乐,制作成熟悉的有声小说形式进行朗读。很多人意外发现,在这种方式下,“本来听不进去的知识,居然能理解一些了”。人们习惯接受了类似有声小说的形式,利用这种形式学习,又何尝不是一种好方法。只是我们需要思考,碎片化的学习终无法长久,要获取到真正的知识,势必要静下心来慢慢阅读。如何让年轻人保持专注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是网络学习未来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总而言之,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爆火,是短平快的互联网环境下传播形式的一种创新,它利用科技手段和互联网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凡事有度,如果总是出现把人“骗进来”学单词的标题党,也会让网友们感到审美疲劳。如何创新学习方法,避免同质化和低俗化问题的出现,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来源:红网  作者:左嘉琪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