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博主“顾言右”告诉中新网,此前他就“文科都是服务业等言论起诉张雪峰已被正式立案,案件的纸质材料已邮寄给法院。顾言右说,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他觉得都属于服务业,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但张雪峰形容文科的用词让他觉得非常不安。“这可能会加剧社会割裂,对我们的就业环境更加不友好。”(1月9日 中新网) 自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发表“文科都是‘服务业’,是舔”的言论引发网络空间中的文理学科定义之争与观念对立后。顾言右的起诉又将文理之争推向了网舆的辩论场。在相关新闻消息的评论区中,也总能看到许多文科生与理科生的激烈争论,但内容多局限于“优劣之分”甚至带有明显的情绪宣泄成分,而非具备思辨性质的正常观点交锋。 怎样避免“文理互撕”?不仅要让青年群体树立学科平等观念,也要激发他们对非自身专业领域知识的好奇与包容。应该让他们认识到知识是全面的,而非单一的;发展是自由的而非狭隘的。文理分科的本质是一种侧重式培养,旨在激发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潜力,发挥他们的个人天赋和自身优势,从而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专业选择和人生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从政策角度来讲,文理分科是方便高考知识考察和人才选拔的一种制度,但这种制度侧重不意味着人才培养天平的失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强调一个学生应当全面发展。 一个良好的学习者,或者一个合格的学生,要有广阔的知识面,要有博而专的知识结构。分科只是手段,它既不妨碍文科生培养理性思维,更不阻止理科生兼具人文精神。不能以“科”之名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优势做简单概况,一言蔽之。 故而,人的发展倾向是广阔的,不应当被科目所限。那些所谓以“正统”文科生理科生自居,固守自身领域而不求全面发展,缺乏包容观念却又视跨学科为越雷池的行为,只能束缚观点持有者的自身发展。我们推行新高考选科制度,在高校强调学科交叉,就是因为全面的,联通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其效用要强于一科的,一专业的知识结构。古有“文武双全”,近代有“学贯古今,融通中外”,而今在少数人眼里,为何就不能“文理兼修”?知识属于所有人而非少部分群体,学科存在的价值是分类而不是筑起高墙拒人于外。对于文理科各自的“高下论”“优越论”,我们都要合理辨析,加以批判。 重要的是,文理科生应该做到相互尊重,接受差异,欣赏不同,要在观点上理性探讨而非逞一时之快进行情绪宣泄和口舌交锋。费孝通先生曾有言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求同存异,如是而已。自由的基础是包容,谁又能够凭借主观印象直接否定他人呢?谁又有权利不加判断和体会,就对一门学科以及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人们加以审判呢?没有调查、研究、深切体会的发言既不深刻,也无法切中要点,只是戾气的外在表现,会给人一种“夏虫不可语冰,蟪蛄不知春秋”之感。 应当明白,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离不开自然科学的物质创造,也离不开社会科学与艺术文化的方向指引和精神滋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不相互对立,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两者相互联系,协同发力,才能充分发挥知识的体系优势,对社会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文理科各有其学习侧重,学科魅力,发展的大致轨迹。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包容,取长补短。评论区中,文理探讨,交流互鉴应是主流;而情绪宣泄和对学科的片面踩捧这一支流也当被阻塞并加以引导,莫把支流当主流,要使之汇入到干流中去。 久历争论理解在,相逢平等无恩仇。文理互撕,该消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