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必读
+今日生活首页
 
 
玛巴洛沙韦可以治疗甲乙流吗?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怎么选?
2024-01-13 12:46:10 杭州网

最近,甲流、乙流来袭,一系列抗流感药物频频冲上热搜。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当属奥司他韦,而玛巴洛沙韦(速福达)这个“后起之秀”也不甘示弱。两种药有什么区别?需要注意什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为你解答疑惑。

可以治疗甲乙流吗?

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都是抗流感药,但它们是不同化学结构的两种抗病毒药,作用机制也不一样,但均可用于治疗甲流和乙流感染。

有研究表明,玛巴洛沙韦对于改善乙流症状方面疗效更好。奥司他韦有很多厂家生产,商品名称有“达菲”“可威”等。而目前玛巴洛沙韦只有一个厂家,因此只有一个商品名“速福达”。

哪些人可以使用?

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吗?并不是。奥司他韦在我国临床上已经使用了23年,有充分的临床数据,奥司他韦胶囊剂和颗粒剂可用于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奥司他韦干混悬剂的适用年龄更小,14天以上的新生儿即可使用。而且,妊娠和哺乳期妈妈也可以安全使用。

玛巴洛沙韦2021年在我国上市,临床应用还不到3年,目前只批准了用于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由于临床数据缺乏,目前不建议妊娠和哺乳妈妈使用。自玛巴洛沙韦上市以来只有片剂,可能一些吞咽困难或者喂药困难的儿童使用并不方便,不过前几天玛巴洛沙韦干混悬剂刚刚在国内获批上市,弥补了这个短板。

一些肝肾功能不全或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则需要医疗团队综合评判。

有没有副作用?

为什么两种药物的服用方式不同?这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有关。

简单来说,奥司他韦在体内只停留几个小时就通过尿液排出去了,为了起到较好的抗病毒疗效,需要每天2次,连服5天。而玛巴洛沙韦服下后,可在人体内停留数天,因此,全程仅需服用一次,相对简单方便。

20e0d0247095a1ee0781ae0b8f34323a_640_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需要注意的是,奥司他韦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特别是在儿童中比较容易发生。建议饭后服用,或者与少量食物同服,可以减轻不适。

玛巴洛沙韦也有腹泻、恶心等副作用,不过总体发生率较低。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但特别要注意,玛巴洛沙韦不能与乳制品、钙强化饮料(牛奶、酸奶、奶酪等),含高价阳离子的泻药(如硫酸镁等),抗酸药(如硫糖铝、铝碳酸镁等)或口服补充剂(如钙、铁、镁、硒或锌)同时服用,否则影响药效,药师在发药时也会交代。

吃药不能代替疫苗

奥司他韦从原理上来讲是可以预防流感的,但并不建议用长期服药这种方式来预防,而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应急使用。玛巴洛沙韦在国内没有获批用于流感预防,不建议自行使用。

接种流感疫苗目前是预防流感的最好手段。但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每年流行的亚型也不一样,接种后的保护作用会逐渐减弱,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建议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孕妇;

•6-59月龄儿童;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服用奥司他韦后48小时内不应接种减毒活流感疫苗,服用玛巴洛沙韦后17天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而两药对于接种灭活疫苗都无影响。

医生提醒,流感高发时期一定要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均衡饮食,适当锻炼身体。如果家人出现流感症状,请让其居家休息,做好家庭防护,如病情加重,建议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规范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来源:杭州发布  作者:资料/市一医院、健康杭州  编辑:郑海云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