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地彩礼数额持续走高,涉彩礼纠纷案件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拟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并于2023年12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征求意见稿强调,禁止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时引发热议。(1月13日 央广网) 彩礼作为中国古代婚嫁习俗之一,又称订亲财礼、聘礼、聘财等。其本意是表达双方家庭对新人的祝福和对婚姻的美好期待,然而到了现代,彩礼却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很多家庭沉重的负担。从近年来的“拒绝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新风”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到如今的最高人民法院拟出台法律介入,这说明彩礼已经不只是家庭问题,更上升为社会问题。 高价彩礼的出现有其错综复杂的成因,其中最为显而易见的,便是男女人口结构的失衡。2005年,我国出生性别比为118.88,其中江西、广东、河南等省的出生性别比甚至超过130,也就是每出生100个女婴就多30个男婴。男多女少的人口结构,必然会带来婚恋市场的供需不平衡,高彩礼自然成了衡量男性实力以及女性价值的标准,尽管这蕴含着将二者物化的意味。 与此同时,思想观念也是导致彩礼居高不下的关键。受传统的社会制度影响,在不少家长看来,彩礼是给女儿婚后生活的保障,也是男方给予女方父母的经济补偿,并在男性婚恋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不断抬高。此外,部分地区的彩礼攀比之风更是愈演愈烈,例如在宗族聚居的乡村社会里,彩礼仿佛成了大家暗暗较劲的砝码,谁家的彩礼高就是女儿嫁得好,谁家彩礼低了脸上就挂不住。加之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彩礼越来越高自然是水到渠成。 但婚姻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彩礼的高低,盲目的高价彩礼带来的往往是更多的痛苦。据相关调查表明,索要高额彩礼的婚姻,离婚率和发生婚姻暴力的概率都更高。而此前某银行推出的彩礼贷,更是既荒谬又直击现实痛点。应该明确的是,彩礼本身并没有问题,使得彩礼成为问题的,是很多家庭和地区不切实际的彩礼标准。女方当然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男方也需要拿出应有的诚意来,但这应该建立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而不是以当地都这个价为由漫天要价。 长期以来,彩礼问题总是被归结到男女双方的性别之争之中,事实上问题的根源在于彩礼的“内卷”现象。个人很难对抗社会风俗的无形压力,索性便将所有责任推给对方,造成一种彩礼问题是个人能力问题的假象。高价彩礼的问题是由人产生的没错,但它不应该成为很多无辜家庭的负担,更不应该成为恩爱情侣之间的沟壑。现如今,最高法将以法律为婚姻保驾护航,也希望社会能早日形成彩礼因人而异的共识,让彩礼归于“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