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必读
+今日生活首页
 
 
潮声丨中国相亲角 闯进老外的视野
2024-01-16 09:57:45 杭州网

“他居然现场跟我求婚!”

前不久,西班牙博主可佳(tiktok:kejiainquiries)在Tiktok上,通过短视频介绍了上海人民公园的相亲活动。视频中,公园地面上摆满了相亲“简历”,她和朋友们穿梭其中,身边围了不少家长要向她介绍自己的儿子,更夸张的是一名男士竟然直接向她求婚。

正是这条视频,在海外社交平台引起轰动,仅一天内就获得超过350万次观看、30万个点赞以及3100多条评论。据环球网报道,此事还被西班牙大报《先锋报》报道,让这一独特的中国相亲公园,火出国门。

上海人民公园的相亲角从诞生至今已有十余年,它承载着一代代家长们为孩子婚事发愁的焦虑。然而,不少外国网友却是第一次见,并对这样的现象直呼“震惊”。那么,这个相亲角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在海外引起如此高的传播量?背后又有怎样的文化差异?新年伊始,潮新闻记者采访了西班牙博主可佳并前往“相亲角”一探究竟。

可佳在海外社交平台发布的短视频

玩笑到现实:他们向我“推销”自己的孩子

1月初,记者通过社交平台联系上了可佳,她遗憾地告诉记者自己去上海是为了旅游,目前长居深圳,可能没有办法见面沟通。于是,她选择通过视频接受了采访。

可佳今年25岁,在大学学习了中文专业后,2019年来到中国的语言学校工作,也因此对中国独特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选择一边工作,一边旅游,体验多样的民风民俗。

偶然间,她在社交软件上看到了朋友在上海旅行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上面记录了人民公园相亲角的盛况。“看到的时候我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地方。就像Tinder(国外手机交友APP)的线下版本,他们会有自己的介绍,但没有照片。”正因如此,当她去上海旅游时,告诉伙伴们必须要去现场看一看。

冬日的上海,寒风凌冽,但周末的人民公园人山人海。可佳回忆起当时的场面,公园的花坛边、路边坐满了一位位年过半百的叔叔阿姨,在他们面前的地上铺满了一张张写着自己孩子的收入、年龄、工作、学历的A4纸。

视频中,可佳热情地给同行的朋友们寻找另一半。一位1994年出生的女生是公司的贸易主管,年收入20万元。可惜的是,她对男方的要求是有独立婚房或可以共同买房,她的朋友并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只能“遗憾退场”。

一开始,可佳用“joke”(笑话,玩笑)一词来形容当时的想法。她认为这不是一场真正的相亲,而是彼此间的一种玩闹方式。所以,她大胆地告诉在场的叔叔阿姨,自己是来“找丈夫”的。但当他们因此被叔叔阿姨团团围住后,她才意识到,这是一场严肃的相亲会。

“有很多家长给我介绍他们的儿子,以及他的喜好、房子数量、职业等等,还有些家长加了我的微信。”可佳告诉记者,这让她有一种置身于“超市”的错觉,就像商家向买菜的人推销自己的苹果,这些叔叔阿姨们也在向她“推销”自己的孩子,告诉她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希望别人来“购买”他。

让可佳印象深刻的是,现场有一位50岁的男人,告诉她自己拥有200万的财产并询问这是否符合她的标准。在了解了她的来历和喜好后,甚至向她求婚。视频中,可佳惊讶地面对镜头讲述自己被求婚的事,一时让她觉得非常惊讶和好玩。但当她再回想起来,巨大的年龄差让她觉得有些怪异:“我25岁,他50岁,他的年纪都可以做我的爸爸了。”

可佳告诉记者,在她的国家西班牙,是否结婚不是那么重要。但在中国,她认为似乎大家很看中能否在年轻时安定下来。而这,对于可佳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婚恋观。她问了记者一个问题:“家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养儿防老:在相亲角等待的4年

为了解答可佳的疑惑,记者决定去到现场看一看。

1月上旬,早晨9点的人民公园,地上已摆满了写着基本信息的A4纸,不少头发花白老人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吃着干粮,守着孩子的“简历”,张望着四周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到来。也有一些家长把孩子的信息夹在胸口,或贴在扇子上在广场中行走。

在广场中央,有一位穿着皮衣、头发花白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徐大伯今年70岁,这是他来相亲角帮女儿寻找另一半的第4年,这期间的每个周末他都会在公园里坐上半天。面前的小推车上夹着他女儿的个人信息,上海本地公务员、年薪20万元以上、有房有车。

“这么多年也没碰到合适的,我女儿快40岁了,再不找真的要找不到了。”徐大伯叹了口气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下来,身边亲戚的资源也差不多用完了。和那些婚介中心和线上的形式相比,人民广场都是家长们面对面交流,更加真实可靠,起码不会被骗。

一旁的阿姨打趣到:“在他眼里别的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她女儿的婚事才是头等大事。”年复一年,徐大伯直言这里的成功率非常低,他本人只听说过一两例,但总比在家里坐以待毙来得有希望。

在广场上,目测这样的父母至少有100多位,他们期待着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日成家。而这也让可佳感受到了两国文化的差异,她告诉记者,或许在很久之前,西班牙人会对家庭、结婚比较看重。但在近些年,女性会更想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路,去赚钱、开公司、学习,单身与否都没关系,只要开心就够了。

在早日成家的期许背后,是不少家长们所秉持的“养儿防老”的信念。张阿姨是第一次来相亲角,她选了一个最边缘的角落坐下。她的女儿今年30岁,博士毕业,却因为工作忙一直没有成家。

眼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张阿姨决定自己帮女儿来找个对象:“等你到了四五十岁就会明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钱财、房子都是空的,对于女人来说孩子才是真的,老了能有个依靠。”

正因如此,女性的年龄在相亲角也成为了被评判的标准,25-30岁左右的女孩是“抢手货”。一些年龄超过30岁的女性则往往会降低对另一半的标准,让自己能够更快地“嫁出去”。然而,可佳的家人所持的观点恰恰相反,他们希望她能够更自由地做任何事,因为在西班牙,早早地拥有孩子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爆火之后:外国人也需要相亲角了吗?

在视频的评论区,不少国外网友对此感到十分新奇,“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传播量,或许是因为大家都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可佳说。

“相亲”这一现象对于国内外的人都不陌生,只是存在的形式各不相同。在中国,自古至今流传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一句话;在日本,镰仓时代,媒人这一职业就开始出现。

记者在相亲角遇见了几位同样来自西班牙的留学生。“第一次看到这种线下形式的大型相亲活动。”巴勃罗告诉记者,据他所知,如果身边的朋友想要恋爱,很多都是通过一些交友软件或主动出击,线下的这种方式会让他们“很害羞”。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青年副研究员杜世超认为,“相亲”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但模式和西方相比有它的独特之处:“西方的相亲多限于私域当中,而中国,它不仅仅像相亲角一样可以在公共领域里被讨论,而且还可以渗入到他人的私域当中,比如我们身边的叔叔阿姨,他们热衷于帮孩子们牵线搭桥。”

这样的行为背后,也体现出了中国自古以来在家庭观念上的一些特征。古代,中国家庭内部实行同居共财制度,各个家庭成员在经济上不独立,必须依赖家庭的共同财产生活。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人几乎没有婚姻自主权。近代以来,这一观念也在不断变迁。

“我们认为当下的中国家庭变迁处于传统和现代化杂糅的过程中,有原来传统因素,但也没有实现完全的个体化。”上海大学人口学研究所暨亚洲人口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蓉表示,在变迁过程中,家庭的凝聚力并没有减弱,父母为孩子去操心的一个局面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下来。这也是中国家长在相亲角中表现得焦虑的原因之一。

虽然在很多人对国外的印象中,个人主义是主流,婚姻取决于自身的想法。但实际上,很多国家都存在重视传统家庭价值的文化,可佳视频下也有评论称:“如果墨西哥有这样的地方,我妈一定会去推销我”、“美国人也需要这样的地方”。

这一现象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可窥见一斑,电影《我盛大的希腊婚礼》中,女主便天天被她的父母催婚。被父母送去希腊语学校学希腊语后,学校里学的例句都是和结婚相关的:“如果Nick有一只山羊,而Maria有九只山羊,他们什么时候会结婚?”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文化上的差异,让上海的这一老牌相亲角带着中国特有的相亲文化,闯入了“老外”们的视野。未来,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相亲角是否会真的走出国门呢,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潮新闻  作者:祝依凡  编辑:钟一鸣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