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又是新的一年,全国网友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猜春晚节目”活动。随着各种猜想的不断涌现,网友纷纷喊话春晚导演:“已经没有好点子了,汗流浃背了吧导演。”在娱乐化的背后,藏着的是网友对于春晚节目程序化,刻板化的不满。春晚导演确实应该“汗流浃背”,好好反思为什么现在的春晚总是难讨观众喜欢。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在外奔波忙碌的亲人,在大年三十这一天总会团圆,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一顿年夜饭,看一场春晚。因此春晚在国人心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自1983年至今,春晚已经举办了41届,每年的春晚都会受到高度的关注,可近些年来,春晚的收视率却在不断下跌。据相关数据统计,春晚的收视率从2003年的36.8%下降到2022年的21.93%,这个数据可谓非常惊人。 最近几年,春晚一直饱受大众诟病,互联网上也一直充斥着“没有年味”“无聊”“强行说教”的论调。纵使春晚的外在技术越来越成熟,视听效果越来越震撼,可最重要的还是春晚节目的内容,内容不到位,观众难以产生好评。诚然,我们能看出最近春晚有在和年轻群体的喜好接轨,融合一些网络“热梗”,以2022年春晚举例,在小品《父与子》中就出现了“猥琐发育,别浪”这一网络用语。但很显然,此举并不被大众买账:老年人听不懂,青年人觉得不合时宜。网友们的“猜春晚”,也是因为他们并不想在春晚中看到网络热词的二次应用。在节目内容中,春晚应该以全国人民为节目受众,每个包袱都应朝着逗乐大家的方向努力,而不是刻意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以前的春晚是“热词制造厂”“白云黑土、大锤80”在今天也依然被人念念不忘,可现在的春晚只能重复网络上的“热词”,实在是让人感到无趣。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抵触春晚,他们是希望导演能听取他们的意见,打破老旧的节目套路,以创新的思维打造更有深度更有意义的春晚。春晚关注民生的初衷没错,但不能流于表面。春晚作为举国关注的,兼具思想教化以及价值引导的传播平台,应该把关注重心放在年轻群体更为深层次的精神需要,而不是对他们的喜好进行空洞的附和。比如说,最近年轻人比较困扰的一些“年龄焦虑”“身材外貌焦虑”“养老育儿焦虑”以及愈演愈烈的“男女对立焦虑”,这些都是他们想要知道答案但却得不到答案的问题,春晚应该反映更具典型性,更有力度的问题。如果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只是强行灌输泛泛的价值观,那只会引起观众更大的反感。 诚然,节目创作不易,春晚也面临着两难。一边是老年群体,一边是新生群体,可谓众口难调。而且春晚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节目,其服饰装造也不能太过本土化,这样一来与早先的小品模式又不适配。但这不代表我们没办法生产好的春晚节目,2020年春晚的《父母爱情》,时隔多年唤起了大众对于过往的美好记忆,对其的评论都是一致的赞扬,堪称2020年春晚节目之最。可见,大众对节目的要求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共情,导演应该尽力在多方要求中找到平衡,打破惯有模式,凭借技术与内容吸引观众目光。 春晚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承载家家户户关注的“精神食粮”,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春晚越来越好,批评声音的背后都是满满的期待。也希望春晚导演能在如此高的关注度下真正体会公众的诉求,在“汗流浃背”下创造出真正让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让春晚成为迎接新年的最后一棒火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