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炎热的时节,同时雷雨也比较频繁。 俗话说“大暑小暑,上蒸下煮”,杭州的天气就印证了这句话。刚过去的7月中旬,市区平均气温达到32.8℃,和2009年持平,比历史同期的29.3℃偏高3.5℃,是195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7月13日平均气温35.3℃,12日平均气温35℃,热得让人全天都没有一个透气的机会。 经过18日、19日两天的调整后,20日开始,高温卷土重来,市区最高气温连续三天都在37-38℃左右。大暑来了,天气更热,杭州今天晴到多云,西到西南风3-4级,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28℃,平均相对湿度75%。杭州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报告: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近期我市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预计最高气温今天38-40℃,明天36-38℃,请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我省高温持续霸榜 全靠午后雷阵雨带来降温 炎热的天气,午后雷阵雨可以带来降温。前天15:00-17:00,市区气温下降近10℃;昨天13:00-15:00,气温也下降了近6℃。 雷雨之后为什么会气温骤降?简单地说,雷暴进入成熟阶段后,就会有下沉气流产生,而下沉气流中水滴蒸发吸热导致降温,因此在雷暴云下形成一个近乎饱和的冷空气堆,即雷暴高压。雷暴云向前移动时,雷暴高压也随之移动。当雷暴高压过境,当地气温就会下降。网友们纷纷留言希望这样的雷阵雨能“天天见”,然而,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除了24日-25日以外,其它几天都不会有明显的雷阵雨,而且从26日开始,气温都将居高不下,最高气温在39-40℃左右。防暑降温将是持久战,大家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 单看杭州的天气已经觉得很热了,但是放到全省来看,杭州的热度就没那么明显了。昨天13:00全国高温排行榜,我省永嘉、青田和丽水以41.1℃、40.1℃和39.9℃位列前三,杭州连前十都没有进入。过去七天,我省高温可以说是天天霸榜,多地频频打破历史纪录,创造极值。这段时间天气炎热,15日-17日、20日-21日我省持续高温,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37-39℃,局部达到40℃以上。其中,21日椒江最高气温(41℃)破当地历史最高纪录,瑞安、三门、乐清破当地历史7月最高纪录。昨天是高温降雨齐上阵,截至昨天17:36,我省共发布了89个高温、雷电、大风、暴雨预警。 杭州市气象台提醒大家:近期我市多高温酷热天气,且持续时间较长,请注意防范持续高温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加强用水用电的合理调度,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和防溺水工作;24日-25日午后易有雷阵雨天气,雷雨时局部有短时强降雨、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需防范短时强降水引发的城市低洼积涝、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以及雷雨大风对设施农业、在建工程等的不利影响。 新一轮高温已经开启 江浙沪又要热成“工折户” 很多小伙伴们还没从上一轮(7月5日-20日)的高温中走出来,新一轮高温已经安排上了。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新一轮高温过程可谓是“全能型”选手,不仅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极端性也更强。今天,江南华南仍是高温影响的核心区。24日起,随着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成功“联手”,北半球将继7月上旬之后再度形成一条贯穿型的暖性高压带。预计此轮高温过程将波及我国20多个省区市,只有东北和青藏高原等地能够不受影响。 从高温的“耐力”来看,7月下旬,江南、华南中北部、江汉、江淮及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等地的高温日数都将超过一周,其中江南大部高温持续日数可达9天以上。在异常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未来高温强度依然不减,甚至还有增强的趋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河南南部及新疆南疆盆地等地都将出现阶段性40℃以上的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可能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尤其对于江南东部地区来说,这轮高温的极端性可能比上一轮更强。估计未来一段时间,“福州热成糊州”“江浙沪热成了工折户”又要成为大家的吐槽日常了。 7月超长待机高温城市 杭州排在第一位 连续两轮高温的影响下,南方多地热到停不下来。中国天气网推出的“7月超长待机高温城市排行榜”上,杭州排在第一位。7月以来,杭州已经出现16个高温日,未来10天也全部预报高温,最终高温日数可能达到26天。其他城市,福州和上海(徐家汇站)高温日数都可能达到24天,且福州这24天的高温是连续的,热到毫无喘息的机会。南昌后程发力,未来10天高温全勤,最终排到了第四位。重庆虽然在上一轮高温过程中表现非常抢眼,但本轮过程中高温日数较少,最终排在第五位。 在上一轮高温过程中,四川、浙江、江苏等地有多人确诊热射病。本轮高温过程南方大部依然是高温叠加高湿,福州、杭州、上海等地最高气温均可能达到40℃,最低气温也普遍接近30℃,全天候“上蒸下煮”的感觉非常明显。当地的小伙伴们务必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警惕热射病的发生。在饮食上,注意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证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体质;避免午后气温较高的时段出行,减少户外逗留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