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路一家商场门口,行人从“融化的冰激凌”装置旁走过。
这样的日子还会热多久?
根据中央气象台昨天发布的中期预报,(8月14-23日),江淮、江汉、江南、四川盆地及陕西南部等地还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累计高温日数可达7-10天;14-15日,河南、山东南部、苏皖北部等地也将出现高温天气;上述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超过40℃。 中国天气网还表示,从目前预报来看,即便是23日进入处暑,24日三伏天结束,高温恐怕也没有结束。甚至8月下旬,江淮、江汉、江南以及四川盆地仍多高温天气,很有可能刷新预警天数最长纪录。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13日也称,未来两周,南方高温天气仍将持续。预计今年6月以来我国出现的罕见高温天气,有可能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高温事件(目前区域性高温过程还没有超过2013年)。 这种高温酷暑的日子在以后的夏季可能还会成为常态!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表示,在以后的夏季,高温热浪出现的频率可能会比较多,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可能会成为一个新常态。未来如果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温室气体影响效应是非常强的,那么这种高温酷暑出现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第六次评估报告也指出,20世纪中叶以来已经观测到了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这其中,高温热浪的频发多发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 同时,由于持续高温酷暑、降雨偏少,长江沿线的气象干旱不断发展,目前重庆北部、湖北西部、苏皖南部、浙江北部、江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已经有重旱甚至特旱出现。 为什么不进行人工降雨? 烈日当空,最近不少读者也在问,为什么不进行人工降雨?首先,气象学上没有“人工降雨”,只有“人工增雨”,更专业点说,叫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其原理是,借助火箭或飞机等工具向空中满足一定条件的云层播撒凝结核或人工冰核,促进小云滴迅速增大成雨滴,或小冰晶尽快长大再下落融化为雨滴,降落到地面。 人工增雨也不是凭空造雨,而是天空中要有适合开展作业的云团,利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人工增雨只能引导云层尽快产生降水、更多产生降水,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合适云层的情况下是不能实现“人工降雨”的。 怎样的云才适合人工增雨?根据气象台科普,至少要符合4个条件:作业区云厚至少要2-3km、云底高度2km以下、云的面积达到几十平方公里和有一定上升气流的云。太薄和面积太小的云难以提供足够多的小云滴,相当于无米下锅。云底太高则会导致雨滴还未降落到地面就在空中蒸发了。 所以,不是人类不想天天进行“人工增雨”,而是在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即使有云,往往也是高高在上的薄薄一层或者偶尔飘过一两朵棉花糖样的淡积云,这样的云层是不能满足人工增雨作业的要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