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杭州市区最低气温降至15.7℃,创下半年以来的新低。好在白天太阳给力,气温迅速上升,中午就回升到了25℃左右,一派秋高气爽的气象。 随着高空西风槽东移影响,杭州迎来了一次弱降水过程。杭州市气象台预报,今天白天阴有阵雨,夜里阴转多云,偏北风3-4级,早晨最低气温18℃,白天最高23℃。 大家也不用担心,这次的雨水较小,而且今天夜里过后,天气就会逐渐好转。预计明天多云到阴,15日(后天)之后,杭州上空转为一致的西北气流控制,将出现连续的晴朗天气。 昼夜温差变大,小心感冒 总体来讲,未来一周的天气比较平稳,以晴好天气为主。 浙江天气预报说,一直到19日,浙江基本上会维持多云晴好的模式,没有明显冷空气影响,有也是微弱的降水。 杭州市气象台表示,最近几天天气也不错,但由于大气低层(主要是1500米以下)受到偏东气流影响,大气中有些水汽,表现为天空云量总是比较多,早晨前后多余的水汽还会凝结形成轻雾。15日以后,大气低层也转为西北气流,有利于更多干冷空气南下。这么一来,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天空中的云也会散去,天气将以晴朗为主。日照强烈,白天气温升高,杭州人将喜提大“洗”之日。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条件下,气温的日变化(也就是昼夜温差)将会明显增大,白天日照强有助于气温上升,夜晚因缺少云层覆盖辐射降温幅度大。也就是说,近期早晨的气温将会降得更低,预计15日-18日,杭州市区白天最高气温都在25℃以上,而早晨的最低气温只有14℃-15℃。 昼夜温差加大,早晚出门需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昼夜温差超过10℃时,建议大家采取“洋葱式穿衣法”——顾名思义,就是像洋葱那样一层层地穿衣,内层可穿排汗功能良好的衣物,中层衣物保暖,最外层防水防风,然后视场合与温度,可一层层加上去或脱下来。 另外,运动时间的选择,也不宜过早。早晨气温较低,体质较弱人群抵抗力不足,容易引发感冒,达不到运动健身效果,反而适得其反。锻炼前要做好热身,锻炼后不要穿着湿冷的衣服在冷风中停留,避免着凉。 节后母蟹价格依然坚挺 老话说得好,“秋风起,蟹脚痒”。每年到了这个时节,大闸蟹就开始高频率地出现在杭州人的餐桌上。凤起路农贸市场后面的所巷,最近几乎成了大闸蟹“专巷”,每隔几米必有一摊。 有趣的是,一巷子几乎全是公蟹,原因很简单,就是够便宜。前天下午路过菜场时,就听见一位蟹摊老板指着五六两规格的公蟹吆喝着,“三十,三十,刚刚一斤三十五,现在卖三十了,毛好毛好了!”这还是大点的,四两规格的公蟹更是降到了20多元一斤。 相比公蟹,母蟹的价格就坚挺得多,二两规格的母蟹都要38元一斤,三两规格的母蟹身价比五两规格的公蟹还要贵一倍,差不多要60元一斤。即使贵这么多,很多吃货还是愿意吃母蟹,就是因为膏厚。公蟹呢?现在多少还是有点“水”,差不多等到霜降节气后,就该肥起来了。 买蟹也有讲究。比如很多人会专门挑吐沫多的大闸蟹?这是对的。今年3月,中国湿地博物馆曾举办过一场关于螃蟹的科普主题,里面就讲到蟹是用鳃呼吸的,在水中时水流不断进入鳃部进行气体交换。当它离开水后,因紧张而努力呼吸,吸入的空气和鳃中剩余水分混合在一起,因叠生的鳃叶与空气的接触面较大,呼吸时就形成了许多泡沫,放入水中就恢复正常不吐沫了。如果把蟹抓在手中,它会更紧张,有时甚至连黑色胃液也吐出来。“口吐白沫”越多的蟹,表明它呼吸活动越强烈,也是健康有活力的标志。 还有一个小知识,大闸蟹官方学名其实叫中华绒螯蟹。大闸蟹的名字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由“煠(zhá)蟹”演变而来。“煠”,原义是把食物放在水里煮或油锅里炸,后来放在油里称炸,放在水里称煠,大概因为“煠”字生僻,便写成了“闸”。卖蟹人为了推销,夸称自己所卖的是大蟹、好蟹,就称之为“大闸蟹”。另一种说法认为,因捕蟹工具而得名。捕蟹的人夜间布设竹闸,竹闸上放置灯火,蟹见到火光后即爬上竹闸而被捕获,所以叫大闸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