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爱人先爱己,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感受
指导专家 潘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前段时间,“女子一天给男友打100多个电话被确诊为恋爱脑”登上热搜,据悉,该女子在恋爱中一直秉持着“发短信必须‘秒回’,如果打电话不接,就会不停地疯狂打电话,直到确定男友动向”的恋爱模式。最后,这份沉重的爱,把男友压得喘不过气,双方以分手告终。该女子也因边缘型人格障碍入院治疗。
这些年,“恋爱脑”一词在网络特别火爆,主要是指一谈恋爱就疯狂“上头”,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对象身上,一切都围着对方转,不惜用各种方式讨好对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潘冰表示,心理学把“恋爱脑”这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定义为一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类似专注型依恋,男女都有可能存在这种思维。
“他好像只是短暂了地爱了我一下”
女子分手后难以走出“失恋泥沼”
欢欢(化名)出生在一个“严父”家庭,父亲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具有绝对的话事权。从懂事的那刻起,她就觉得父亲不太喜欢她,因此她常常容易被家人忽视,小学之前,她一直跟着奶奶在乡下居住。
等到再次回到父母身边时,家里又生了二胎,是个妹妹,可是家人对妹妹的关心总是要比自己更多,为此欢欢表现得更加乖巧、懂事,努力学习,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被家人嫌弃。学生时期,她常常因成绩不理想,招来父亲打骂,当时的欢欢很希望母亲可以站出来保护自己,但往往得到的只有一声叹息。因此,欢欢感觉自己的青春似乎总是笼罩着一层阴霾,从没有得到过充足的爱。
在大四即将毕业之际,她找了一份实习工作,初入职场,突如其来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让她一时间不知所措,倍感焦虑。此时,比她大8岁的小伟(化名)闯入了她的世界,作为同事,无论欢欢在工作中遇到任何困惑,小伟总会耐心且不厌其烦地指导她,一来二去,欢欢便被他的温柔深深吸引,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在每天的相处中,这种内心的悸动逐渐无法抑制,似乎要从胸口满出来了。
“我也忘了是谁先主动的,只记得初次收到他约我看电影的短信时,我当时兴奋得整晚都睡不着。”欢欢回忆。就这样,酸涩美好的爱情像无数根藤蔓紧紧缠绕着两人,看电影、逛街、吃饭、养小动物,情侣间约会的步骤欢欢都体验了一遍,她也在相处中无法自拔地陷入小伟提供的情绪价值里。
从没有人像小伟对她那么好,欢欢只想更牢牢地抓住他,为此,她选择了一种“饮鸩止渴”的方式:每天都会做好对方爱吃的饭菜,虽然大部分也是一个人吃;小心翼翼地查看对方所有的社交平台,在意男方的任何“风吹草动”,只要看到他给别的女生点赞评论时,她心里就觉得痛苦万分……
美好总是短暂的,当这个对情感充满向往的女孩一头扎进了“爱情”时,男方却因这种窒息的爱想要抽身离开了,“发消息不回,上班时总是躲着我,我每次主动找他时,却总以忙来敷衍我。”终于有一天,小伟主动找了欢欢,但是第一句话就是分手。
“他好像只是短暂地爱了我一下。”分手后的欢欢仍然沉浸在这段恋爱中,回忆着过往相处的点点滴滴,一时间难以走出。
这个世界除了恋爱,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
后来,欢欢的父母注意到了女儿的异常,发现她整日郁郁寡欢、茶饭不思,对工作也没有了初时的积极,神情呆愣。意识到女儿心理可能出现了问题后,他们带着欢欢慕名来到了浙大二院副主任医师潘冰的门诊寻求帮助。
“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情绪,深陷情伤无法走出。”潘冰表示,除了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外,医护还将给予患者心理治疗,用认知行为治疗来帮助她调节情绪、应对问题,结合精神分析的方法,让欢欢理性思考自己的恋爱和婚姻。
心理治疗的同时,欢欢也开始接触瑜伽、画画等新事物,并感受到了久违的平静与放松。她渐渐地发现,这个世界除了恋爱,也还有其他很多美好的,能让自己快乐的事物。经过两年左右的治疗,欢欢情绪慢慢稳定,毕业后,她找了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并开始学习插画,生活又平添了份愉悦。
潘冰介绍,爱情是受社会因素影响的生理、心理和主观情感结合的复杂现象。所以,不和谐的爱情观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当依恋模式变得不安全,它内部的工作机制会促使个体对自己、对他人产生负面的认知,如沮丧、烦闷、迷茫甚至痛苦,严重者可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为情所困、为情所伤,甚至为情而亡。”
爱人先爱己 要坚定地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网络上,有人把“恋爱脑”等同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更称之为“不可治愈”。其实,边缘型人格障碍在现实中非常常见,它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以及行为的不稳定为特征,这类人群经常有被遗弃感、空虚感、情绪不稳定、冲动易怒,甚至出现自杀自伤,对人的评价在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变动。这类人群情感体验强烈,很容易出现“恋爱脑”。
除了边缘型人格障碍外,潘冰称,“恋爱脑”的本质是焦虑型依恋。“人与亲密对象的连接方式是在生命早期就建立雏形的,有些人天生容易焦虑,亲密对象一离开就特别焦虑,这些人会过度关注恋人,通过频繁与伴侣沟通来获得安全感。”
潘冰指出,这类人群主要有三个特点:极度渴望亲密和陪伴,要求与爱人随时保持联系,每时每刻报备行踪;为了维持联系而放弃自身需要,讨好伴侣;害怕被抛弃,独自一人时会觉得不自在,受到一点冷落,都会觉得被抛弃。
另外,还有一种“恋爱脑”是因为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不强导致,需要反反复复寻求别人爱他/她的保证来获取自我价值感,不然就会觉得自己是个没价值没用的人。同时,在恋爱过程中,伴侣的行为方式有时也会起到反作用,助长“恋爱脑”。
“爱情中双方都是平等的,不要因为喜欢对方或者对方很优秀就产生自卑心理,好的爱情应该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其次,爱人先爱己,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最先考虑的一定是自己的感受。要坚定地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在此,潘冰想对所有的“恋爱脑”说一句——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还有亲情、友情,同样值得我们珍视。
最后,潘冰提醒,不管是不是“恋爱脑”,只要在恋爱过程中感觉到痛苦,都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处理人类的主观痛苦,就是心理科要做的事。”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学专家会引导患者学会情绪管理、接纳自己、爱自己,从而与其他人建立起更健康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