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说大不大,但突然来一下,还真有点尴尬——比如睡觉流口水。
你看睡得多香,口水都流到手上了!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美美一觉醒来,嘴边黏糊糊一摊,在家还好,要是在学校,可得被小伙伴笑上好几天。
一位颜值在线的女性好友就曾分享:她在上学午休时,只要睡觉就流口水,为此特意要比别人早起五分钟,悄悄起来擦桌子,动作幅度还不能太大,生怕影响形象。
小孩子睡觉流口水是正常现象,可能是梦里在吃美食,成年人偶尔流哈喇子倒也不放在心上,但近期#睡觉流口水是身体在暗示3大问题#话题登上热搜,不少网友看完后忧心忡忡:连觉都不敢睡了。这有科学依据吗?若真存在隐患又该如何自测?为此,潮新闻记者专访多位医生带来有趣的科普。
睡觉频频流口水
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正常人每日唾液分泌量约为1000~1500毫升,差不多为两至三瓶矿泉水,在口腔肌肉活动正常及咽喉部吞咽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人在睡觉时是不会流口水的。”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罗晨副主任医生介绍,口腔肌肉活动正常相对容易理解,大伙熟知的面瘫,就是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面肌瘫痪,继而出现口角歪斜、讲话漏风等症状;而吞咽功能障碍与很多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中风、帕金森病、渐冻症等。
“在门诊所遇见的以流口水为主诉的患者中,最常见的还是中风,尤其是今夏,自进入高温天后,所接诊的这类患者人数已为春秋季的两三倍。”罗晨副主任医生对此感触很深。
在多数人印象中,冬天才是心脑血管病高发期,但今年夏天高温时间特别长,老年人可能因传统观念“天热就应该多出汗”或心疼电费不愿意开空调,导致出汗多、血液浓缩甚至循环血量减少,从而诱发中风。“此外后循环中风的病人特别多,这可能跟后循环缺乏交感神经支配,更易受气温高引起的血管扩张及循环血量不足影响有关。”
罗晨副主任医生介绍,中风可分为前循环和后循环两种类型,后循环中风主要影响脑干、小脑,部分后循环中风患者会仅出现吞咽困难或头晕等情况,没有常见的口角歪斜、肢体瘫痪等症状,易引起误诊。
当然,大伙在看到这些个例新闻时,不用太过焦虑,在排除病理性因素外,可能与睡觉时状态有关:趴着或侧着睡易压迫腮腺,而腮腺是分泌唾液的主要大腺体,堆积过多自然溢出;有些人因感冒鼻塞只能张口呼吸或是睡前服用安眠药,都可能导致睡醒湿哒哒一片。
别陷入口水焦虑
医生教你这样自测
“睡觉流口水,在中医理论中可归为多涎范畴,但不完全属于疾病表现。”浙江省中医院老年医学科汪潇医生表示,多涎症是指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咽或吐出,甚至自行流出口外的病症,从口水浓稠程度来分,较清稀的称涎,较稠厚的为唾。
多涎症的发生与寒湿或湿热等邪气引起脾、肺、肾功能失调有关,简言之就是体内津液运化失常,向上“逆行”从口中流出,重在调脾肺肾和温化痰饮,可服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经典药方——四君子汤或多吃些南瓜、玉米、山药等黄色补脾食物。
从网上的最终结论来看,我们需小心其背后所反映的口腔问题、呼吸问题和神经问题,总体而言是正确的,但汪潇医生还是建议大伙别因一次睡觉流口水而疯狂进补,也不排除睡眠不足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等因素;若母乳喂养时间过长,小月龄宝宝脾胃功能受损,也会造成病理性流涎,要注意的是,如伴有乏力、口干口苦等不适,请尽早就医。
要是你仍对这种抽象化的医学科普没太大概念,汪潇医生也和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自测方法:“洼田饮水试验”——即端坐后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若能在5秒内一次顺利喝下,则说明吞咽功能没问题。中医养生遵循“和于术数”,与其为这种因人而异的概念而烦恼,不如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