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城西一家“治愈系”的包子铺火了,开业仅4个月,就登上了杭州美食热门榜,甚至被外地游客列入来杭州必“打卡”的点位之一。
店名很接地气,叫“小清妈包子铺”。小店只有中午和晚上营业,每天“限售”200个包子,肥肠包、鸡翅包、鲍鱼包都是畅销款。夜幕降临,这里既是包子铺又是小酒馆,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钻进这家小店,吃包子、玩桌游,倾听彼此的心事,在最平凡的食物里,品尝百味人生。
这家网红包子铺,到底在“卖”什么?走进包子铺的人,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亏本”的包子铺
如何“赢”来转机?
“小清妈包子铺”开在西湖区三墩镇一座写字楼楼下,周围没有集中的住宅区、学校,甚至到最近的地铁站都需要步行两公里。
和周围的“冷清”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小清妈包子铺”扑面而来的“热闹”——红色的门头十分抢眼,展板上写着本周的活动清单:心理咨询圆桌个案、星空观影会、学跳一支网红舞、人生重置桌游……每天都不重样。推开大门,店内随处可见绿植,墙上贴着“卷个锤子”“一身烟火,去去班味”的“反内卷”slogan(口号、广告语),暖色调的灯光、宁神的香薰配以舒缓的音乐,让人觉得轻松舒适。
上午10点,店里刚刚开始营业,一身新中式打扮、妆容精致的店长大西正和店员交谈。在开包子铺之前,她在杭州一家互联网企业任职。今年,因为部门业务调整,32岁的大西选择了离职。考虑到自己以前在餐饮相关的行业里做过员工培训,又对心理疗愈颇有经验,她和小伙伴一拍即合:开一家有烟火气又能治愈人心的包子铺。
大西介绍,店里所有的包子都有严格配比,面粉55克、馅料80克,不达标就重做,这样的包子馅料饱满。
一个荤菜包子卖9.9元并不便宜,但正是因为包子的“好吃”,为店铺“赢”来了转机。今年7月,店里接了200多人的团餐订单,又为一场活动定制了300个包子伴手礼,已经实现了收支平衡。如今,她们还依据年轻人的喜好,上新了“定食”套餐,一天能卖200多份。
“自从开了包子铺,我们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尝试,脚踏实地去努力,依然可以抓住很好的机会。”大西坦言。
边做包子边做心理咨询师
治愈自己也温暖别人
包子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员工都要学包包子,平时大家得轮班包包子。因此,店里7名固定的女性员工,可能是“最会做包子的心理咨询师”。
“其实,包包子真的很治愈。”雪慧之前在地产行业做采购。在一次心理疗愈活动中,雪慧和大西成了朋友,两人经常互相鼓励,一起成长、共渡难关。
当天和雪慧一起搭班做包子的姑娘叫诗雨。她做过护士,后来又转行干起了金融,而现在是一名颂钵音疗师,也是包子铺的前厨。“谁说热腾腾的蒸汽不是另一种音波。”诗雨说。
治愈自己,也温暖别人。
“虽然店名是包子铺,但我想让这里成为大家下了班能来放松、有困惑有人倾诉、有烦恼能被治愈的精神空间。”大西这个目标,并不只是理想主义,她们经常自掏腰包举办一些心理疗愈活动,请来资深心理咨询师举办公益活动,深受顾客喜爱。
杭州白领阿浩(化名)就是店里的常客,前段时间刚刚升职的他,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一度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来参加了几场活动后,阿浩慢慢找回了自我,重塑了自信,变得更加积极和乐观。
包子铺的鸡尾酒,没有酒单。今天喝什么酒,全看调酒师的心情。“每天在调酒出来的那一刻,脑海里想到什么名字就叫什么名字。”调酒师小曾说。
有一次,一位女生晚上来吃包子,看上去心情很糟。小曾给她调了一杯酒,告诉了她酒的名字,女孩当时就哭了。“她觉得她自己被接纳了。”虽然已经记不得那杯酒的名字,但是那个场面让小曾至今印象深刻。
慕名而来的人
他们在“寻找”什么?
还有更多的人,在一些“特殊”的时刻,选择走进这家包子铺——
前几日,店里来了一对情侣,两个人站在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对于未来有些迷茫,想来这里坐坐,听一听内心的声音。大西和他们聊了很久,还向男生发出了邀请:如果你对调酒感兴趣,可以来店里学习。
8月11日,包子铺收到了一份外卖,送来的是一只生日蛋糕。店员很快反应过来——“今天有人要在这里过生日!”寿星正是之前的老顾客小彭,当晚,后厨偷偷为她做了一碗长寿面,端上桌的时候,小彭惊喜又感动。“这里让我很放松、很温暖,大家交流起来都很真诚!”她说。
8月14日,大西正式发布了包子铺的新计划——推出“岗位体验局”,提供包子铺小二、调酒师、话聊师、天赋解读师、读书会主理人、人生解题家六大岗位。“如果表现出色,还有机会来店里实习。”大西想为更多年轻人提供技能培训,帮他们找到创业的可能性。
开包子铺算不算“重启人生”?大西笑着摆摆手道:人生不需要被别人定义,就像店里墙上的slogan——“人生是旷野”。但无论如何,在这群卖包子的年轻人身上,我们看到了重塑自我的勇气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