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首页 气象 必读 水电 交通 饮食 游玩 居家 职场 影视 时尚

杭州市气象台15日06时17分发布今天、明天晴到少云,午后局部阴有雷阵雨;后天晴到少云。今天偏南风3-4级。今天白天最高气温38度,明天白天最高气温37度,明天早晨最低气温27度,今天平均相对湿度70%。

您当前的位置: 杭州网首页 > 今日生活 > 今日饮食
+今日生活首页
 
 
一盘家常菜 “毒”倒祖孙俩 专家说:夏季蔬果择选多讲究,要注意辨别与保鲜
2020-06-13 08:58:12 杭州网

每日商报 “护士快来看看我家的娃!”

几日前,海宁的一位阿姨抱着孙子跌跌撞撞地冲到海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朝医护人员呼救。当时孩子脸色苍白,口唇发青,嗜睡,整个人都很没有精神。

等到医生为孩子诊治时,阿姨也觉得自己头晕嗜睡,后经判定,两人都出现了食物中毒的症状,而“罪魁祸首”竟是当日祖孙二人吃过的一道家常菜。

“葫芦”有毒?这种“苦”要不得

让这对祖孙吃尽苦头的,是一道葫芦炒平菇。

原来,前两天朋友家里种的葫芦收获了,顺道送给阿姨了一些。趁着新鲜,阿姨就烧了一盘葫芦炒平菇来吃。当时,她和老伴儿,还有4岁大的孙子都吃了点。

谁知,饭刚吃完没多久,伢儿就不太对劲了,吓得阿姨连忙抱起孩子直奔医院。

“这盆菜,我吃得最多。孩子不太喜欢吃,就喂了点汤,老伴也吃了点。”在抢救的过程中,阿姨也出现头晕想睡觉的症状,急诊室医生马上为其进行检查。经过一番抽丝剥茧,医生将视线放到了平平无奇的葫芦上。

事实上,江浙一带的居民夏季食用葫芦很常见,葫芦本身富含蛋白质、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非常高。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葫芦又分为甜葫芦与苦葫芦,我们平时常吃的是甜葫芦,苦葫芦则是由品种杂交引起遗传性变化生成的。它外形虽与甜葫芦相似,但含有一种植物毒素碱糖甙,食用后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杭州市红会医院消化科主任陈建永表示,误食苦葫芦可能会使人出现恶心,没力气,嗜睡口干等症状,如果一次性食用过量或是本身体质不好的,症状就会更为严重,可能会引发频繁呕吐,剧烈腹痛、腹泻、血便甚至是脱水,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据了解,苦葫芦中的碱糖甙毒素即便加热也不易分解,且苦葫芦带有明显的苦味。因此,在吃葫芦前,最好用舌头舔一下去皮的葫芦肉,有苦味即有毒,不可食用。如果从外观来看,苦葫芦像是一个白炽灯泡,顶部很小,下方瓜体很庞大,且表面凹凸不平,不像我们平时常吃的甜葫芦,有明显一大一小的葫芦形状,外表光滑。

一旦发现家里的葫芦或者地蒲是苦的,要马上丢掉,不可抱着侥幸心理尝试食用,最好将切过的菜刀和砧板也仔细清洗干净。一旦误食,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

常见蔬果中暗藏“杀机” 这些蔬菜也要当心

其实,就像苦葫芦一样,不少平时大家很熟悉的蔬果如果挑选不当,或是用错了烹饪方法,也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发芽的土豆

发芽的土豆或变青的绿皮中,含有龙葵碱,食用后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

●未炒熟的四季豆

未炒熟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甙,人食用后会中毒。炒熟的四季豆无毒。

●青西红柿

青番茄中也含有毒龙葵碱,食后会产生恶心、呕吐、肤色青紫、流涎、头晕等中毒症状。

●甜瓜

未完全成熟或带有残留农药的甜瓜可能会变苦,甜瓜的瓜蒂性寒、味苦,食用过量会中毒。因此,吃甜瓜时,要将瓜蒂切掉。

●蚕豆

有的人体内缺少某种酶,食用鲜蚕豆后会引起过敏性溶血综合征。症状为全身乏力、贫血、黄疸、肝肿大、呕吐、发热等,若不及时抢救,会因极度贫血而死亡。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苗露 通讯员 张玥洁  编辑:郑海云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