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南宋王朝为逃避金兵的追赶,仓皇南渡。在绍兴八年(1138),宋高宗赵构力排众议,将临安府(杭州)定为南宋的“行在”。 行在,指的是天子临时暂住的地方。一个王朝到了这个地步,不念将来,无有归期。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飘摇颠荡的临安城,却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了无数让后人叹为观止的高光时刻。 一直到公元1279年,“行在”临安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就了100多年的南宋国运。 8月27日,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主办、杭州博物馆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策展,共同推出“行在山水间——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特展。 在杭州博物馆南馆二楼、三楼临展厅,来自全国范围内21家文博单位珍藏的青铜器、书画、金银器、陶瓷器共311套1080件(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4件)集体亮相,每件展品背后都是一段生动历史。其中,有多件珍贵文物都是在展期内限时展出。 本期杭州Discovery,我们带你重新认识800多年前的杭州城——南宋临安城。 南宋临安城就在杭州主城区地下2-3米处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征宇是这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在他看来,南宋临安城是一个和现代城市完全重叠的古代城址。 临安城系统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秋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建临安城考古队。考古工作者发现南宋临安城主要位于今天杭州主城区地下2-3米处——800多年的时间,在一个具体的物理空间中保存下来,可以被测量、被整理、被保存、被展示。 整个南宋临安城,包括皇城和外城。 皇城依托凤凰山,围绕馒头山,利用自然地形布置宫殿、园囿和亭阁。在今望仙桥东,另建有专为高宗、孝宗禅位后居住的德寿宫。 外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城四周筑有城墙。 临安城内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街,即御街。1988年、1995年、2004年和2009年四次发现御街相关遗迹,包括原杭州卷烟厂、中山南路严官巷段、中山南路太庙广场段、中山中路太平坊巷北侧等区域,考古工作表明南宋时期御街的建设经历了由砖砌到石板铺筑的演变。 新老杭州人都应该来看看这个展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唐俊杰,也是南宋临安城主要发掘者之一。他说,临安人的幸福,除了物质方面,主要还是精神层面,因为这是个相对开放包容的时代。以御街为例,御街是一个都城的中轴线,在唐以前御街上不好随便乱走,但是临安城的御街老百姓可以去和官员争道。 根据当时文献记载,官员抱怨,御街上人很多,挤来挤去。但这对老百姓来说就方便多了,“北宋开封的时候,你如果住在御街两侧,有时候这辈子可能都见不到上面,但是你在南宋临安城,皇帝出巡过来,衣服上的褶子都看得很清楚。”唐俊杰说。 在皇城至朝天门一带的御街沿线,设有太庙以及三省、枢密院、五府等重要机构。这一区域实际上具有外朝的性质。而临安府治衙署则位于现在的杭州市上城区荷花池头一带。 本次特展,展出大量临安城考古出土遗物以及近40年来临安城考古工作成果,还专门设置了数字展项与各种模型。因考古遗址具有不可移动、不可再生的特点,展览通过三维模型的方式,将“城墙与城门”“中山中路御街遗址”“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吴越捍海塘”等考古现场更直观地呈现给观众,“再现”临安城。 杭州博物馆馆长王英翔希望,这个展览,无论是新杭州人还是老杭州,都应该走进来看看,重新认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历史在这里重叠,宋韵在我们每个人的眼里和心中。” 部分珍贵文物限时展览
整个展览的第一件文物,也是开篇,是浙江图书馆藏刻本《咸淳临安志》卷二十六散页,将限期展出到10月24日。 地方志,是了解与研究中国古代地方文史最重要的文献资料。 南宋时期,临安(今浙江杭州)地方志书《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咸淳临安志》相继问世,后人将其并称为“临安三志”。 《咸淳临安志》作为其中问世最晚的一部,无论体例或内容都有所进步。《咸淳临安志》共一百卷,前十五卷为行在所录,十六卷往后为府志,内容包含了临安府及其下辖的钱塘、仁和、余杭、临安、於潜等九县,涵盖疆域、山川、秩官、人物等十九个门类,涉及相当全面。 《咸淳临安志》是南宋地方志中的佳作,为研究南宋时期杭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提供了详细的资料,对于宋史研究亦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此页为张宗祥收藏的宋版书页之一,属《咸淳临安志》卷二十六,记述於潜县山川,涉及山的方位、来历、景观等。 限期展出的珍贵文物还有苏州博物馆藏的《钱塘观潮图》扇面。让我们来看看本次特展的重点文物都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