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将消毒剂、消毒器械这些生活中原本不太显眼的产品门类,推到了公众的眼前。如今,生活虽已恢复常态,但大多数家庭仍保留了消毒、清洁的习惯。然而,由于消毒产品、清洁用品类型众多、成分各异、用途不一,且部分商家别有用心、只想着赚钱,消费者选购时可谓觉“乱花渐欲迷人眼”。今天,杭州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就带您细扒几类具有欺骗性质的消毒产品。
套路一:“树上开花”
“抗菌消炎、吸脏祛味”,卫生巾有如此标语会不会激起你的购买欲?请一定管住手,国标明确,卫生巾、卫生护垫等卫生用品不应标注消毒、灭菌、除菌、止带、除湿、润燥、抗炎、消炎等功效,此类卫生用品只具备基础的生理卫生作用,无治疗疾病的功效。如有妇科问题,还请及时就医,勿轻信广告,耽误病情。简单一句话,宣传疗效的,都要谨慎购买。
套路二:“偷梁换柱”
如果你发现某抗(抑)菌制剂(私处用)在描述完一大堆症状后讲功效,产品名称却是卫生用品中的抗菌制剂,那么你很可能被骗了。抗菌制剂是指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的制剂,根据规定,不得标注“描述或解释疾病症状”的内容,不得用于治疗疾病或者改善症状。重要的事情说两遍,抗(抑)菌制剂不是药品,不是药品!
套路三:“无中生有”
您是否看过抑菌洗液的广告?又是否留意过其中提到的止痒、去异味、宝宝专用等概念。对此,执法人员表示,目前抗(抑)菌制剂并无针对儿童使用的检测项目或原料限值要求,“儿童私处专用洗液”是无中生有的噱头。
套路四:“浑水摸鱼”
1.乍一看杀菌率99.999%,是不是感觉这个消毒剂杀菌效果极好?不好意思,你可能又上当了,相关规定明确,“细菌繁殖体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杀灭对数值≥5.00,可判定为消毒合格”,也就是说,在细菌杀灭试验中,杀菌率99.999%只是条合格线,商家若一味拿着“60分的及格分”当卖点,需谨慎购买。
2.显著位置标注“手足口EV71、流感病毒H3N2”,是不是让你觉得该消毒剂对这些病毒更有针对性?事实上,《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病毒灭活试验中试验所用的病毒株只有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作为病毒的代表,只要对其有杀灭作用,产品就可以标注“灭活病毒”,并没有特殊针对性。
3.作为长辈,您给宝宝买过“紫外线奶瓶消毒柜”吗?但你可能不知道,紫外线辐射方式由于存在局限性(易产生照射死角),在国标中,明确只能将其作为消毒柜的辅助手段。与其花钱买这种消毒柜,不如常把奶瓶等婴儿食饮具放开水里煮一煮。